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结构。校本课程必须体现本校的教学特点、热点问题和教师的共同需要,寻找课程建设的切入点,是建设校本课程的基础。我校语文教研组以课改实验为抓手,积极研究、开发结合本校实际的以“山乡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总结和推广教育改革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 键 词】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 文化资源 开发

一、现实背景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这表明我国的课程政策改革方向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20%。这一决策的实施,使得来自国外非集权化课程决策者关于“课程决策应该由实施它们的教师来做,并且这些决策应该由决策结果要涉及到的人参与。”的课程改革理念被引入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也使得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新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了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价值不仅仅是在课程决策的变革上,更多的则是:它给予了学校一个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活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予了学校一个得经过充分准备并必须严阵以待的严峻挑战。
从2002学年起,余杭区作为我省课程改革的三个试点实验区之一,率先开始了大规模的课改实验。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模式。为此,于2002年7月制订了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中泰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发展性评价方案》,具体由校基础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各教研组组织开发。通过一年的努力,我校语文教研组以“山乡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开发的意义
从教育发展的层面上看,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利用学校与本地的教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改革开放来,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体现出我国教育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研究的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和生成过程,学校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自主权,能根据具体情况经常进行评估、修改课程,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的差异问题,有利于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使教育体现出时代感。
从学校发展的层面上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发展需要以及学校的课程资源,且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我校要实现成为有特色的、具有“示范性、实验性”的学校,除了落实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和风格,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是由学校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从学生发展的层面上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本地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他们开发的课程也最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