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3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67 KB
评级:
时间:
2009/12/31 12:27:38
下载:
本月:1 总计:212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6660字。张飞教案:游褒禅山记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张飞 作者博客:张飞教语文 50630778@qq.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
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知识。
2、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印发导学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研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及课文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2、“唐宋八大家”之一
3、作品:《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4、本文写于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王安石34岁,正在舒州任通判。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支持王韶取得熙和等州,改善对西夏的作战形势。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
王安石一生在从政、治学的道路上都是坚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游褒禅山记》(复习)ppt87 人教版
《游褒禅山记》学案5 人教版
《六国论》、《游褒禅山记》测试卷 人教版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5 人教课标版
《游褒禅山记》ppt86 人教版
《游褒禅山记》ppt85 粤教版
《游褒禅山记》教案26 人教版
《游褒禅山记》ppt84 粤教版
《游褒禅山记》教案25 人教版
《游褒禅山记》ppt83 粤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