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90字。
  《游褒禅山记》教案
  教学目的:
    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  2、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  3、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名”、“然”等词的用法。
    4、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 目的2、3
  教学难点:
  目的1、4。
  教学设想:
   1、本文的语言比较通俗,可让学生利用注释自己串讲课文,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2、文中的一些常用词,除弄清它在本课的用法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积累这些词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3、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4、诵读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读课文,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落实本课的背诵要求。
  总课时:3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及课文简介,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了《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有人曾将游记比作“纸上山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介绍作者、背景。
    1.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他推行新政,尽管受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但他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改革家,他反对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
    2.1054年4月,王安石辞职回家探亲,游览了褒禅山,是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补写此文。本文记述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就是在这深探的后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了深刻的道理。
  三、交代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课时安排。
  四、由学生朗读课文。
  正音(板书):褒冢华相谬窈父
  五、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六、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点拨,特别要点出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1、重点实词:址、卒、咎、相、阳
  2、词类活用
  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室定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作动词,命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