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770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文化背景:
  韩愈《谏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 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 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 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 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他坚持说自己是"欲为圣明除弊事",可见其无悔且不屈之意。后四句悲歌当哭,沉痛凄楚,却又慷慨沉 雄,不卑不弱,境界宏阔,大气磅礴。此为韩诗七律之佳作,清何焯以"沉郁顿挫"评之,显然是以杜诗相比并。《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语极凄切,却不衰飒"。《唐宋诗举要》引吴曰:"大气盘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开宋诗一派矣"。《诗境浅说》:"昌黎文章气节,震铄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 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 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 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 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