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墨江中学 张庆军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对于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词,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中,“心里默念”为什么不能改成“叫出声来”?
14.作者在小说结构上安排了旅行这一转笔。对此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情节发展舒缓下来
B、使情节发展有所起伏
C、为后面遇见于勒的情节作以铺垫
D、为便于插入景物描写以丰富表达方式
15.选文中对于勒形象的刻画既运用了侧面描写,又运用了正面描写。请你各举一例。
从________到________是侧面描写。
从________到________是正面描写。
16.小说写了菲利普夫妇可鄙的一面也写了他们可怜的一面。请你从文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的可鄙之处与可怜之处。
17.虽然于勒的“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但如果偶然间抬起头后,其目光与菲利普夫妇的目光相遇——请你选择一种最有可能出现的场面并从选文中找出这种选择的依据。( )
A、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想相认
B、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却不想相认
C、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却想相认
D、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不想相认
之所以这样选择,在选文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于勒,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你同意其中的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3.“心里默念”能准确地表现若瑟夫既想相认但又迫于父母态度而不敢相认的矛盾心理;而“叫出声来”在当时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下则是不可能的。14.D
15.侧面描写部分:从“船长本已不耐烦”到“落到什么田地!”;正面描写部分:从“他又老又脏”到“手里干的活儿”或者从“他回答道”到“年轻的先生!”
16.可鄙之处:咒骂多得10个铜子小费的弟弟于勒为流氓;可怜之处:为了省钱自己不吃牡蛎,也不让若瑟夫吃牡蛎分。
17.D;“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8.此为开放性试题,认为于勒、认为菲利普夫妇均可。认为主人公是于勒的理由:小说以于勒为题;于勒是情节发展的直接原因(或者说于勒的命运是情节发展的暗线)。认为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的理由:小说把菲利普夫妇作为直接描画的对象(或者说是情节发展的明线);从他们不断变化的态度中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注:认为于勒与菲利普夫妇都是主人公的,也可视其陈述理由。)
(二)
[甲]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热闹了。”
[乙]“你把这条够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
……
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丙]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交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来拷问。
……
雨村便徇私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
5.分别写出三个文段的出处和作者。(3分)
甲: 乙
丙:
6.甲、乙、丙三文体裁都是 ,都运用 手法表现出三个人物态度的前后变化,(2分)
7.三个文段描写人物使用的主要方法是 。(2分)
8.甲文“母亲突然暴怒起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9.丙文“疾忙修书二封”的“疾忙”二字表现了贾雨村怎样的心理?(2分)
10.分别概括三个文段中人物的性格特征。(3分)
甲: 乙 丙:
11.甲、乙、丙三文段中人物性格相同之处是 (2分)在课外阅读中你知道的具有此种性格的人物还有 (写一个得1分,写出3个以上得2分)
12.引用或自创一幅对联(至少用上对偶的修辞方法)评价这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