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
笫一单元(A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选出注音全错的一项 ( )
A.桑葚(shèn) 汤汤(shāng) 夙兴(sǜ) 婀娜(nuó)
B.公姥(lǎo) 迢迢(tiǎo) 守拙(chù) 愆期(yǎn)
C.窈窕(tiǎo) 脉脉(mò) 勇剽(piāo) 连翩(piān)
D.蹑履(hiè) 溘死(kè) 方枘(ruì) 攘诟(gòu)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字词读音的辨析能力。A、C、D 三项全对。B项中“姥”读“nǔ”,“迢”读“tiáo”,“拙” 读“zhuō”,“愆”读“qiān”。
【答案】B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贬值 针砭时弊 反馈 振聋发聩
B.漫延 火势蔓延 一般 略见一斑
C.代劳 以逸待劳 涣散 精神焕发
D.诡怪 妖魔鬼怪 委曲 委屈求全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错别字的能力。D项“委屈求全”中的“屈”应为“曲”。
【答案】D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A.戮力(并,合) 山气(云气和雾)
控弦(拉弓) 月支(箭靶子)
B.终日不成章(文章) 清且(又)浅
扬声(名声) 谁家子(少年)
C.沙漠垂(通“陲”) 涕零(零星)
厉马(快) 凌鲜卑(压倒)
D.捐躯(献) 故渊(深潭)
不得中顾私(通“衷”,心里) 视死忽如归(不在意)
【解析】考查对诗歌文言字词的理解。A项中“山气”的“气”意为“景象”;B项中“终日不成章”的“章”应为“经纬线交织成的幅面”;C项中“涕零”的“零”意为 “落”。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C.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D.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B项“乐不思蜀”的意思是乐而忘返,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理屈词穷”是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的意思;D项“吟风弄月”指喜欢用风花雪月做题材来写作,含贬义。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能密切联系和关心群众的痛痒。
B.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板床上。
C.这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大量的资料。
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解析】此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A项动宾不搭配,“联系”和“痛痒”不搭配,应在“联系”后加“群众”;B项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个”后边;C项“无时无刻”意思是“没有一个时刻”,是一重否定,后面加上“不”就构成了双重否定。
【答案】D
6.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在会议室里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应尽可能简洁。找出简介中可以删去的两处 ( ):
你们的班主任①在会议室里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左右、④戴眼镜、⑤留络腮胡子的 ⑥男教师就是。
A.①⑥ B.②③ C.③⑥ D.④⑤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洁,实际也考查了语言的得体。因为只有联系说话的场合因素才能判断什么信息是多余的。男子“身高一米七左右”并非突出特征,且在会议室里开会一般是坐着的,身高不明显,因此③属多余。既然前边刚介绍是“留络腮胡子的”,就用不着再介绍“男教师”了。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