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树立“大语文”观,“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语文兴趣,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重视课堂教学的拓宽与延伸,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逐步进入到乐学、会学、好学的境界。
关键词:全方位 兴趣 学科 教师 课堂 活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通过一篇篇 文章的教学,在大量的循环往复中使学生逐步积累语文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中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老生常谈”、“不过如此”的感觉,以至学习起来索然寡味。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步进入到乐学、会学、好学的境界,这样,语文学科的综合教育功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1.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意识,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有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也许是因为对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心理瞧不起语文,甚至认为只有不聪明的学生才爱学语文。夸美纽斯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因此,教师在接一个新班的语文课时,要集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平时一有机会,也要通过不同方式,从各个方面去反复宣讲。比如,联系鲁迅弃医从文,苏步青,华罗庚强调学数理必须学好语文的谈话,以此教育学生,让他们联系自己,看看语文学得怎么样,将来能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这样做。会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因为中学生比小学生更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与社会生活、自己的前途联系起来。因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是激发语文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语文教学目的之一。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这一动机,把“爱国主义”这种崇高的思想感情和“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联系起来。在讲《最后一课》时,我就联系课文内容给学生讲了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时候,曾强令东北三省人民学日语,学校必须教日文,但是不甘心当亡国奴的东北三省人民视死如归地说汉语、写汉字的故事以及过去香港使用的语言文字以英语为骄傲,使用汉语却受人欺侮的故事。通过这些事实教育学生把学好语文作为自身的责任。
3.培养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极富情趣的上乘之作,都是作家文人用笔墨饱蘸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成的,可以说是字字玑珠,篇篇锦绣。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优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对语文教师的兴趣
荀子说:“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便乎好其人。”中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常常与任课教师有关,学生喜爱一位老师往往就会把情感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哪个学校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最感兴趣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应当作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