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韩寒东
内容摘要:本文试从语文阅读的美育功能来浅析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首先从美育出发,引出影响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期待视界”,并结合此概念,从审美态度、审美趣味以及审美能力三方面试论教师鼓励引导学生阅读个性化的必要性。然后具体论述学生“阅读个性化”的几个方面以及教师的针对做法。最后,简要总结以一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个性化的具体步骤和学生的配合做法。
关键词:美育 阅读 个性化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教材改革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强调语文教育所具有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一、美育对良好阅读的作用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也就是说,语文的性质可被理解为:语文既人类交际的语言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的艺术功能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体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将失去活力,失去质感,成为空洞的说教。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
美育①,又被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语文的美育功能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渗透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在阅读中始终以自己的“期待视界”为指导,体现出浓厚的个体性。期待视界②,也称“期待视野”是美学的一个的重要概念,指艺术接受者在进行欣赏活动时其主客观因素,如生理素质、文化素养、社会历史环境等,决定其接受的眼光和审美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个感念被应用到语文学科中后,主要是针对学生阅读而言,包括阅读主体的认知结构(即读者阅读前所具有的生活体验,文化知识,思想水平、审美能力)和阅读需求(即读者阅读时的动机、目标以及本身兴趣所倾。)任何读者总是带着自己的认知图式去阅读的。这种“阅读期待”潜在于学生的大脑,支配着阅读活动的全过程,可见,“期待视界”是阅读个性化的原因之一。
在语文学科中,审美态度③是读者对待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态度,它要求读者将作品视为生活的某种反映进入艺术形象的世界:同时,主体还要投入自己的情感,移情于艺术世界,从中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审美态度有助于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