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面向全体,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因而教师应当关怀每一个学生,其中必然包括后进生。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多年从教,我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有几点体会。<br>
首先,热爱后进生是转化的前提。在老师眼中,不应把 "后进生"当"差生"看待,爱学生,最难的是爱后进生。要想做好转化工作,必须克服教师对后进生感情上的障碍,不厌恶,不嫌弃,不疏远他们。相反,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以个别教育为主,尽可能维护他们的面子,给他们塑造新的形象,尽量少一些说教。有时候一个否定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笑容达到的效果往往意想不到,大家对他们的良好行为的肯定,形成了无形的约束力,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心,加强了他们的责任感。<br>
其次,老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后进生的言行举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握转变的契机,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应当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要了解一个学生,教育者必须做有心人,掌握第一手材料,注意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调动后进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其实哪怕是最后进的学生,也有他的长处,要善于发现后进生某些长处,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利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自身存在的消极因素,形成一股自我教育的内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教育者要遵循心理学规律,给他们树立长期和短期目标,促使他们逐步提高,否则欲速则不达,前功尽弃。信任是转化后进生的良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