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唐诗二百首》指导大概
广义的比喻连典故在内,是诗的主要的生命素;诗的含蓄,诗的多义,诗的暗示力,主要建筑在广义的比喻上。—一朱自清
   1.比喻
   有时全诗是一套事物的比喻,或者一套事物的比喻渗透在全诗里。前   者如朱庆余的《近诗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七绝)
   附注:宋人诗话里说:“庆余遇水部郎中张籍,因索庆余新旧篇什,寄
之怀袖而推赞之,遂登科。”
   喻体是新娘在拜公婆以前问夫婿,画眉深浅合适否?其本体是近试献诗文给人朱庆余是在应试以前问张籍,所作诗文合适否?
   喻体是新娘问画眉深浅,为的请夫婿指点,好让公婆看得入眼。其本体是,朱庆余问诗文合适否,为的请张籍指点,好让考官看得入眼。这是全诗的主旨。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子心!(五律)
   这是闻蝉声而感身世。蝉的头是黑的,是喻体,玄鬓影是本体,意旨是少年时不堪回首。“露重”一联是蝉,是喻体,本体是自己,身微言轻是意旨。诗有长序,序尾道:“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们余声之寂寞。”止指出这层意旨。“高洁”是蝉,也是人,是自己;这个词是双关的,多义的。
   又如杜甫《古柏行》(七古)咏夔州武侯庙和成都武侯词的古怕,作意
从“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十字见出。
   2.用典故。典故只是故事的意思。
   引用事迹和成辞要知道其出处,才能有所了解。如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五古,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东山客是本体,喻体是綦毋潜,意旨是大才隐处。采薇是伯夷、叔齐的故事,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该而食。采薇是喻体,隐居是本体,自甘淡泊是意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