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指导思想
1、 知识目标:领会诗歌准确行动的语句,体会“山”和“海的含义。 培
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有表情的、反复的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优美的语境,培养对“大海”的不懈追求精神。
二、教学步骤
一、 由谈“梦”导入新课  1、 教师充满感情的说: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2、 各抒己见,各抒己梦。(小组讨论,说给对方听)  3、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寻找什么?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要投入感情)。 1、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例如:“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轻一点。“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还要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2、 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读课文。3、 展示课件,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画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远山的画面,层层叠叠的群山,朦朦胧胧的,同时配以《二泉映》的乐曲,并闪出课题《在山的那边》。画面2、教师边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边闪出字幕:“小时候……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画面换成电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处贫困的画面。画面3、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乐曲换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画面切换成《人生》中高加林走出大山的镜头。画面4、教师朗读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画面切换成大海。画面5、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画面切换成深圳美丽的街景,繁华的生活,音乐换成节奏感强的动感音乐。4、学生跟着课件再读课文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