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学案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 倪茂清
一、学习目标:
1. 体会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作者与背景介绍:
高晓声(1928~ ),江苏省武进县人。1950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收田财》。1957年,高晓声因和江苏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提出“干预生活,探求人生”的口号,发表了体现“探求者”文学主张的小说《不幸》,不久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原籍农村劳动。1979年,重新回到了文学队伍。长期艰苦的农村生活成了他创作的丰富源泉。1979年一年内,他就发表了《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等十一篇小说,其中《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得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高晓声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从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
四、预习练习与思考:
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打烊(yáng) 稳赚(zhuàn) 乘车(chéng)
B、尴尬(gà) 喷嚏(pèn) 肩胛(jiǎ)
C、懊恼(nǎo) 一爿(pán) 踹脚(chuài)
D、塑料(sù) 强撑(chēng) 惬意(xiá)
思考:
陈奂生人称漏斗户主,我们看一下漏斗户主的生活(材料:《漏斗户主》的片段见后面)考虑:是什么使陈奂生如此的沉默?你有什么感想。
五、精读课文 分析
1. 在上城篇中的陈奂生又怎样呢?我们看文章前两段有什么作用?作者怎样表现的?
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