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10字。
《风筝》阅读训练
《风筝》是一篇意蕴深厚,发人深省的散文诗。文中回忆了“我”粗暴地毁掉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一少年往事。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课文采用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显得真切感人。全文有12个自然段,以风筝为线索,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第二部分(3-4),写“我”回忆小时侯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的风筝的事情。第三部分(5-11),到了中午,“我”才意识到自己弄坏小兄弟的风筝非常不应该,于是心中充满忏悔。但当面道歉时才发现小兄弟已忘却,“我”心情更加沉重。第四部分(12),写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一、文学常识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作者 鲁迅 ,原名 周树人 ,字 豫才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 家, 思想 家、 革命 家。他写的第一部小说集 《呐喊》 ,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为话文小说是 《狂人日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嫌恶( ) 瑟缩( ) 什物( ) 苦心孤诣( )
宽恕( ) 丫杈( ) 惊惶( ) huǎng( )然大悟
mú( )样 nüè( )杀 jué( )别 伶dīng( )
三、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划线,将正确地字写在括号内。
A、绝别 笑柄 尘封 惊慌失措 ( )
B、什物 糊涂 宽怒 苦心孤旨 ( )
C、肃杀 虐杀 点辍 恍然大悟 ( )
D、吐雷 堕落 惩罚 毫不忆及 ( )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2)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形容猛然醒悟过来。
(3)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这里是费尽心思的意思。
五、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修辞的正误。(对√,错×)
A、“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底,伶仃地显出僬悴可怜的模样。”这
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
B、“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 √ )
C、“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
D、“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采用了反复的修辞。 ( √ )
六、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悲哀
2、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此段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严冬肃杀的气氛,烘托“我”悲哀的心情。
开篇点题,引出回忆,定下感情基调
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惊异”什么?“悲哀”什么?并说说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作用: 引出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