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三点想法
桐乡市高级中学 聂玉华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校内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活动,是习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本该形式活泼气氛生动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景象,教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学得沉闷无趣,课堂效率可想而知。我们姑且不论高考“指挥棒”的潜在影响,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还须在课堂教学上做文章。德国著名学着斯普朗格说得好:“教育就是唤醒。”如何唤醒课堂上学生沉睡的心灵、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刺激学生活跃的思维,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当务之急。我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三点不很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这三点想法是:
一、适时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情感及参与欲望;二、适当制造矛盾冲突,激发思维活跃性、主动性;三、适量留点“空白”给学生,以发挥学生再创造力和想象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往往倾注了创作者的某种情感,这是
语文学科的优势所在。教师可以充份利用一优势,一改传统课堂单向、线性、程式
化的僵化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适时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教师、
学生、教材融为一体,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眼观其人,耳闻其声,心感其情,从而
在教学的动态流程中营造出心理共振的效果,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我在教学《长江三峡》时:引导学生与作者同乘“江津号”
穿过雄奇的瞿塘峡、隽秀的巫峡、险恶的西陵峡,从中体会到在“雄伟丽瑰丽的交响
乐中飞翔”的感觉,体会到在母亲河上航行观光的自豪,体会到在汹涌的江水中探索
前进,不畏险阻,战胜自然的气概。教学“祝福”时:我引导学生从鲁镇祝福的热闹
气氛、鲁四老爷的斥骂与祥林嫂惨死街头的强烈鲜明的对比中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
恶本质。教学《〈南录〉后序》时。我引导学生从文天祥为国捐躯的决心和九死一
生经历中体会他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体会“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万不肯休”"
迹
的丹心忠怀。
学生兴奋着课文的兴奋,愤怒着课文的愤怒,忧愁着课文的忧愁……情感的因子
在潜移默化中积淀在心理深层,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自觉而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课堂角色。教师也在自由活泼的气氛中达成了语文课的德育、美育目标,真是
两全其美。
适当地制造矛盾冲突也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的方法。矛盾是推
动事物前进的动力,也是使事物之间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的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矛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斗争,点缀着人类历史。在课堂
教学中客观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巧妙地设置和利用矛盾,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
果。课堂上可资利用的矛盾大致分四类,我分别举例说明。
(一)师生矛盾。先让我把一位小学教师教学“定语”这一语法知识时的课堂情
景实录如下:
师:xx同学,请你到办公室给我拿报纸来。
生:(去办公室,然后空手而归)老师,办公室里有很多报纸,拿哪张?
在这里教师好像故意刁难学生,不但让这位学生无以措手,而且也让其他学生莫
名其妙。这样师生矛盾产生了,老师今天怎么了?老师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课堂气氛紧张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亢奋起来了。教师不失时机地告诉那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