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生活语文
连城县朋口中学   吴雪源

有人把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弊端概括为“应试语文”,笔者深有同感。确有我们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考”(特别是应付高考、中考)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这种“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称“新课标”)中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最近也学习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于漪等语文教育大家有关“语文与生活”关系的一些精辟论述,深感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1.语文讲读“生活化”
主张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中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我在去年(2002年)讲初中语文第六册的《菜园小记》时声情并茂,但学生却无动于衷——学生毕竟未经历过革命时期,无法理解战争年代毛主席倡导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情景。后来(2003年)我吸取教训,上这篇课文时,先从学生平时的劳动切身体会谈起,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品味生活中劳动后所带来的欣慰与满足,再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这样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