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810字。
  《听听那冷雨》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本文思路,划分全文层次; 
  (3) 加强朗读训练,体味本文的音乐美,掌握本文在词句锤炼(如短语与长句的交互、近义词的连用等)和修辞运用(如重叠、比喻、双关、排偶、引用、仿造等)上的特色。                  
  【内容提示】          
  余光中的诗文里充满浓郁的“乡愁”情绪。本文作于“1974年春分之夜”,作者离别大陆已整整25年。此文由台湾岛上的“雨季”入笔,扣住“雨”字展开联想,驰骋想象,来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着重回忆了青少年时代在大陆生活的难以忘怀的情景,抒发了因海峡两岸“参商太久”而产生的凄迷愁苦之情,传达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心与祝福之情。
  余光中的散文融汇中西文化,语言生动幽默,在现代散文中别具一格,有“余体”之誉。 他认为散文有“感性”与“知性”之分,而最理想的境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本文正是这种创作思想的成功体现,作者将“知性”融入“感性”之中,把现代意识与古典传统巧妙地联系起来,着力开掘文字中的美感与韵味,提升了现代散文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现代散文的可读性。
  【背景知识】
  余光中,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的创作,以及文艺评论、作品翻译等,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是当代诗坛健将、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主编台湾《中华现代文学大系》(1970—1989)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灿的五彩笔》。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四层: 
  第一层(1-4自然段,即自开头至“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由台湾岛上的“雨季”引入对“大陆”的思念,“大陆”的“春雨”连接着“他的少年时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