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之美》
[教学目标]
1、领会《冬天之美》对乡村冬天的出色描绘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2、 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 课文的有感情朗诵。
2、 作者情感、情操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在许多人眼里,春天是那么美丽,夏天是那么有活力,秋天是那么成熟,都充满了无穷魅力,却惟独不欣赏冬天。但是,在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眼里冬天却是那么美,让我们朗诵欣赏她的《冬天之美》,欣赏那富有异国情调的法国乡村风情。
对于冬天,人人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国外友人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作者简介)
二、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自读。
三、讲解:
在这遍朗读的基础上,相信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冬天之美”,那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给题目加上一个定语?
很好,是“乡村”。
第二个问题,一篇文章中最能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作者感情倾向的一句话或一个词就是这篇文章心灵的窗户——眼睛,也就是“文眼”。那么,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
很好,“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要重读,是哪两个?为什么?
对,“乡村”,它说明作者爱的是“乡村”的冬天;“从来”也需要重读,这说明这种感情由来已久。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乡村的冬天,那么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做出了描写?
很好,是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里描写了那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对,阳光、麦田、苔藓、常春藤、报春花、紫罗兰、孟加拉玫瑰,还有鸟儿、白雪和冰凌。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太麻烦,谁能总结一下?
很好,阳光、麦田、鸟儿、白雪。那么,这几种景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阳光是“最灿烂、最辉煌”的。
鸟儿是“喧闹”而“美丽”的。
白雪是“璀璨”而“神奇”的。
麦田是“广阔而鲜艳”的。花草是“生机盎然”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在对课文理性理解的基础上,再参看图片感性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冬天,在我们的眼里,是很寒冷而枯燥的,但是作者却把它描绘得如此美丽,你是否也开始喜欢冬天了呢?相信大家一定会期待着今年的冬天吧!下面就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