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原人教版教材第五册。
新学期学法导入:
“约法三章”——“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介绍有关史实和成语的一般用法——刘邦约法三章,纪律严明,’秦人大喜’,争相归顺,终于战胜项羽,统一天下——今天为使同学们学好语文,我也来个约法三章——1、内外并征;2、手脑并用;3、读写结合。——坚持这三点,也一定能学好语文。
第一单元 论点 论据
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江泽民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作者的胜利豪情和体现出的对党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领略文章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恢宏的气势。
2.了解政论文的特点。
3.领略文章语言准确、简明、概括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2.政论文的主要特点。
3.简洁、准确的语言,条理分明的结构。
4.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
[教学方法]
1.整体感知——研读——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了解政论文的特点,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请你说出第一课《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的作者的身份,并想想他在文中是以什么身份来讲话的。
2.你听说过“三个代表”这一概念吗,请具体说说它的具体内容。
3.查资料找找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并写出它们的具体意义。
4.在文中给预习提示中的生字词标音解释,然后思考一下如何给议论文划分段落。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收听收看新闻时,一定会经常听到看到“三个代表”几个字眼。你知道“三个代表”具体指什么内容,是由谁总结提出的吗? (见课文结尾句,学生口答,教师纠正)
200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中共中央举行大会隆重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江泽民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深远意义。江总书记的讲话全文约2万2千字,历时近两个小时,多次激起全场热烈的掌声。江总书记洪亮的声音,随着电波、通过荧屏传到千家万户,在辽阔的大地回荡。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重要讲话的第一部分。
二、解题
这是一篇政治论文,这种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某一时期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在建党八十周年这一重大历史性时刻,作者全面回顾总结了党的光辉业绩和基本经验,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统一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思想,是指导实践的伟大纲领。文章用了大量事实说明,语言严密,概括性强,体现了作为党的领导者继往开来的豪迈气概。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某个问题所表明的主张和看法。[中心论点(一个)—分论点(几个)]
论据:证明、支持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材料。(道理论据—名言、定理;事实论据—具体事例、史实、经验和统计数据)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要求:①边读边画出生字、词;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③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思路。④划分段落,编写提纲。
2.研读
2.谈骨气 吴晗
[教学重点]1.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形式,把握论点和论据
2.了解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辨析法
[学法指导]1. 熟读课文,弄懂文章大意,找出议论的中心。
2. 根据学习过的议论文知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列出段落提纲。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作业
1.请给预习提示中的词语注音。
2.《谈骨气》一文的论点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论据?
2.分析文章结构,列出本文的提纲。
二、导入
历经磨难的民族要翻身,要振兴,就需要提倡一种精神,就是清白正直、坚贞不屈、临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用这种精神来号召人民群众,才能够使这个民族发扬正气、战胜困难、改变面貌。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谈骨气》一问,正是一篇以阐发我们民族气概,号召人民团结奋斗为主旨的具有鲜明战斗性的杂文。
文章写于1961年,当时正当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艰难途程即将结束的时刻。在此之前,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代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遭到严重损失。也就在这个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这个发生重要转变的历史阶段,要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除了必须依靠党的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唤起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革命热情,艰苦奋斗。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写成的。
三、学生书写提纲,教师总结分析
论点——提出问题: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中心论点) 总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降 (士大夫) 古 时间跨度大
论据——分析问题 贫贱不能移——贫者不食嗟来之食 (平民) 涉及面广 分
论证过程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怒对敌人 (知识分子) 今 说服力强
结论——解决问题:无产阶级要有自己的骨气 总
四、写作特色
1.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2.举例精心安排——①三个事例的顺序与孟子三句话顺序一致;②记叙为议论服务,简明概括;③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