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积累 夯实语文根基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6年纪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纪学生背诵80篇(段)。这一措施指出了语文走的是一条“重阅读,重积累”之路。,阅读是方法,积累是目的,知识的积累主要通过阅读获得。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加强积累呢?
一、加强阅读宣传,营造积累氛围。
在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有的放矢,阅读才有动力、效果。可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阅读重要。如介绍老一辈的著名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曾在年轻时代得益于阅读的事迹;一个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说:若工作时你们能做到每天阅读半小时的书,你们将会脱颖而出,否则将一事无成,阅读是对人终生受益的经验;也可用名言锦句:“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来强调阅读的重要。
明确了阅读重要后,就要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开设“读书角”,由专人保管图书的借阅。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三种境界:“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创造适于阅读的环境,达到阅读的心境。
二、选择阅读内容,跳出积累误区。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肆之屋,久而不闻其臭”。阅读内容的选择对于塑造人格也有着同样的效应。要让学生读高品味的书,做高品位的人。书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书使人受益,如橄榄,越咀越有味;中品书使人无害,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下品书使人无益,如白粉,只要染上,危害越来越严重。不仅要学会分辨书的品味,还要知道对于我有用的书,才选择。面对信息社会中铺天盖地的资料,我们不能成为信息的奴隶,只有学会筛选信息,才会成为信息的主人。否则,会象大海捞针,一场空。
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还要有意识的调控,虽然内容都有意义,但由于性别的差异,阅读有明显的取向性:女生喜欢情感类,男生喜欢科技类、武侠类。就需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让男、女生的阅读具有互补性,拓展阅读面,以免缺乏“营养”,得“贫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