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之探索
东莞二十四中:易林林
一、更新观念 摆正位置
写作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大要项。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是:读为写服务,写是读的终极目的;写比 读难,写最能表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据此观念,进而提出:以写作为中心,中学只要抓写作能力的培养,阅 读能力自然会形成。一句话:重写轻读。
写和读,固然有密切的联系,写以读为基础,读因写而得益。但,写与读毕竟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独立能力 。“读是用眼睛来听““写是用笔去说”(叶圣陶)即读是人们用视学来感受信息,写是人们通过信息载体— —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显然,阅读是一种感受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吸收范畴;写作是用知识信息来 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属于表达范畴。没有吸收,何来表达?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易,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难。写作虽说无定式,但有范文可仿,有模式可套,有丽词可采 ,有佳句可剽。阅读却无可仿可套可采的东西,连剽窃也不可能,因为扑入视野的文字材料,是千变万化的, 只有靠理解的向导才能步入灵活多变的意境。而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谈何容易!
书本是保存和传播知识信息的最重要形式阅读是学习和获取知识信息主要手段,阅读的目的不全是为了写 作。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知识目前大约每三年增加一倍。全世界一年新出的书就有五 十多万种,在知识成倍增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没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怎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善阅读、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我们要从培养适应未来建设需要的 新智能型人才的战略高度着眼,狠抓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确定目标 授予方法
一个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具有以下水平:1.运用工具书、参考资料来解决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和知识疑难; 2.正确理解全文的中心内容,归纳中心思想;3.能正确理清文脉、分析层次段落;4.能正确分析文章的主要写 作手法与特点;5.能辨析文章的意蕴(言外之意),有一定的鉴定能力,能理解作者的写作中心所在;6.能对 文章作出基本的评价批注。
阅读的内容广而杂,下面分三大部分来说明,即:怎样读一篇作品,怎样读一类文章,怎样读一册课文。 而着重谈前者,将其细分为五个方面详述。
A:怎样读一篇作品?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是构成一篇作品的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读一篇作品,就从这 两个方面着手。语文形式指拼音、标点符号、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以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 明的表达方法等等;思想内容,指作品的主题思想,精华与糟粕,作者人格与作品风格、作品的人物形象、社 会意义与现实意义等。
阅读的方法,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采取“四步读法”——第一步速读记梗概,把握 文章的大意;第二步跳读捕捉主要人、事、物或观点、生字难词;第三步细读划分层次段落、归纳中心思想; 第四步精读分析写作特点。
怎样解词释句?务须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脱离文字环境去孤立的解释词语的句子。 字词解释,字典词典可以参考,但不可死搬硬套。如“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 结”,其中“模糊”一词,照词典则释为“看不清楚的样子”,岂不笑话?据文意猜度,当是马虎、随便、不 讲究之意。有的词,查词典根本查不到,可从构词方式来思考。如“白莽并没有这么高慢”,其“高慢”一词 ,是并列式合成词,据上下文推断,当是自高傲慢之意。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理解犯难时,复杂单句则须分析 句子成分,抓住主干,简缩为短句去理解;复句则须划分层次,弄清层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