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兴趣打好作文基础
广东省顺德教育局:陈德祖
一、创设情境,指导练笔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必须紧密配合。教材中作文的内容、要求都是结合各单元的训练重点而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写作。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具体的感性材料,然后教一些读写知识,使学生把感性材料上升为理论,再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写作实践,这一过程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一渐进的过程,所以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的由低到高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实现。
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外表与内心”,讲读课文是《我的战友邱少云》。
在讲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我”的内心和邱少云的外表来体会邱少云的思想活动,也就是在阅读中得到“外表与内心”这一知识的感性认识。接着我又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外表与内心》,使学生学会分辨人物的外表和内心,知道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其思想。在学生得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紧接着指导学生10分钟小练笔。因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没有观察、体验、实践的机会便难以掌握,所以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练笔、体验的条件,创造一个观察机会。因此,在讲完读写例话后,我有意找一名性格腼腆、胆小而又有特征的学生到前面读课文,其余学生看他读。学生们心领神会,十分仔细地观察,在心中将理论知识与眼前这一具体形象融为一体,随后练笔,写他的外表与内心,学生很快就写出通过外表反映内心活动的人物小片断。
下面是当时学生写的作文片断:郭众望同学犹豫着走到前面,皱着眉,用为难和乞求的目光瞅了老师一眼,老师以微笑鼓励他读下去。他不好意思地看了同学们一眼,定了定神,双手抓牢书,眼睛盯着书,很想读好,生怕在同学们面前现丑,可是越急越读不好,急得他用手直抓脑袋,同学们都笑起来。同学们一笑,他的脸一下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只是一个劲地挠脑袋憨笑,好像这样就能解围似的。就在这时,于老师让他回去,他如释重负地长舒口气,感激地瞅了瞅老师,像听到赦令一样,回到座位上。”
经过几个这样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减缓了从理论到运用的坡度,分散了作文指导的难点,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本单元的基础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再写基础训练中的作文时,学生就会有似曾相识之感,构思、组织材料也就轻而易举了,而且学生在小练笔之后,观察兴趣都有很大提高。日常的观察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作文时胸有成竹,有话可说,也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启动灵感瞬间的场面如流星,一闪即逝,可有时却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甚至能改变人们早已深思熟虑的打算和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人们眼前出现的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即典型形象或场面,往往是一个个瞬间的特写镜头,观察中要加强指导。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形象或场面进行描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五年级最后一个作文训练是让学生谈谈一学期的收获,再写下来。我班学生的特点是爱写不爱说,所以我利用这次机会搞了一个创设情境的练笔。一天下午自习,我走上讲台生硬地对学生说:“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谁谈谈你这学期的收获?”学生屏住呼吸,面面相觑,我故意把气氛弄得很紧张,让谁也不敢说,到了一定“火候”,我态度一转,让学生把刚才的场面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学生不约而同地轻舒了一口气,高兴、迅速地把场面记了下来下面是其中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