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语文课堂中的魅力
钟祥市第一中学 康华
语文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技能,更要重视学生态度和情感。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就象一把魔杖,如果要发挥这把魔杖的威力,方法不是单一的。音乐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它是人类感情的凝聚。可以陶冶人的心灵,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 。因为音乐具有快慢的节奏性、浓郁丰富的情感性、时间空间上的联想性、悦耳愉目的审美性。
音美感耳,更何况中国的传统文字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元曲,无不可吟唱。所以在语文课堂上,音乐将会发挥它无限的魅力。下面将结合教学实践就音乐的作用作具体说明。
一:营造课堂乐学氛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人处在欢乐的情境中能产生愉悦的情感,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悲伤的情感。课堂氛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收效果。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给教师极大的激情,学生也能觉得非常轻松,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师生都可能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则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接受了丰富的知识,及感情的熏陶。常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
《再别康桥》的教学实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
教师(笔者):在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 (教师开始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屏幕上展示出有关“康桥”和“康河”的图片)
(学生一听说要听歌曲,已经有些躁动。笔者能看得出他们的那种新奇的眼神 。音乐响起,轻柔的曲调和悠扬的歌声弥漫在空气中,学生也不再象先前那般躁动不安。整个教室非常安静,大家都已沉浸其中。)
歌曲漫漫进入尾声,歌声已经结束,音乐还在回荡。马上就有很多学生说:“ 老师,还要听一遍。”他们很真实地表现出他们的内心渴望。于是,笔者又将歌曲播放了一遍。这一次,让笔者很是惊奇和欣慰,很多学生竟然能跟着音乐一起唱了起来。随着一句高亢铿锵的“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次高潮。看得出有很多人已经能记下其中的一些歌词。
教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文《再别康桥》,让轻柔的音乐回响在我们心头。让徐志摩带着我们去领略一下“康桥”的迤俪风光。
(接下来,学生便在笔者的引导下对诗歌的“意境美”、“建筑美”进行赏析,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这是一篇诗歌,学习诗歌最重要的就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更真切、更深刻地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