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挖掘课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浙江省嘉兴市清河中学 徐海松
   

  一、相关背景链接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担负着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的重任,语文是学好中小学各门课的基础。但是,由于应试功利性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到了初三,为了应付各级各类的测验、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惟恐少讲漏讲,恨不能把所有知识滴水不漏地“注”入学生的大脑中,课堂教学成了“一言堂”。而教学环节也往往只是按照既成的套式进行:文学常识——生字新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套式单调、乏味,没有高潮,没有新意,整个教学过程全在学生的意料之中。面对被肢解了的文本意义,学生无须动脑,只要笔记,如此课堂,难免使人昏昏欲睡。至于语文的灵性、语味、意境,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断然不可能在如此课堂上实现的。
要改变目前这种“事倍功半”的语文教学现状,除了吃透教材、用好各种工具书,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原有的资源以外,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外学习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当教师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具体设计和实施语文教学时,师生会一起徜徉在文学作品的意境中,经历种种交融与顿悟,回复语文课堂教学最有生气最有情趣的本来面目。同时,多姿多彩的文本个性和各不相同的学生个性,也决定了我们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追求个性教学,以丰富而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激活学生。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外学习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是每一位热爱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所热切关注和必须思考的。
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的理论思考
·达成新课程的要求,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并进而明确指出,课外学习资源有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