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7 发问的精神 
 学习目标
1.本文提倡发问,认为发问十分重要,要提高质疑问难的自觉性。
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3.反问的修辞,使文章观点得到强调,波澜起伏。
核心知识
【文体知识】
1.题解:本文是作者专为中学生写的学习杂谈。课文文题提出了全文的论题,揭示了全文的议论中心。
2.文体:杂谈。
【课文分析】
1.结构:本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用讲道理、设比喻的方法,生动地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作者先从日常事物里有许多道理谈起,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接着用两个比喻从正面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4—9自然段):通过举例论证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此部分可分三层:
第一层(4)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作者提出论点后,又从正面指出发问的作用和善于发问人的特点。末句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开启下文。
第二层(5—8):列举四位名人为例,说明发问精神的可贵。
第三层(9):举例后归纳小结。联系一般人求知识、明道理的实际,强调勤于发问的作用。指出即使不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而作为一般的人也应该勤于发问。说明勤于发问的精神不仅对有成就的名人,且对普通人也一样“可贵”。
第三部分(10—14):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错误。从道理论证为主。
可分三层:
第一层(10):引出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第二层(11—13自然段):分三个方面讲道理,逐层深入地分析反面论点不正确。作者用三条理由来证明。第一: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第二:一味吸取,不去审问,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第三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
第三层(14)归纳小结。联系学生求学的实际,再次强调发问精神的重要。
2.中心
本文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证,说明了发问精神对研究学问与安排生活的重要作用;作者把“发问的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