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1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深入理解四子的志向及其孔子的治国理想。
教学重点:
曾皙志向的实质
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及孔子的治国理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朗诵课文:上课之前,请大家齐诵《四子侍坐》,背不出来可以看书,要求声音洪亮。
2.回顾上节课内容。
弟子 志向 孔子态度
子路 民勇国安 “哂之”(认同)
冉有 民足国富 (认同)
公西华 以礼化民 (认同)
曾皙 春风沂水 “吾与点也”
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内容:
我们疏通了文意并且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子路是“千乘之国,使民有勇且知方”,他要致力于使民勇国安。
冉有则谦逊的多,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他要致力于使民富足。
公西华通晓礼乐,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为小相。其实致力于以礼化民。
曾皙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春风沂水”图景。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夫子对他们的志向都是认同的,夫子尤其对曾点的春风沂水表示出了特别的认同。
二 春风沂水
板书:春风沂水
1. “春风沂水”是什么?孔子为什么对它表示出特别认同?
讨论交流:发言充分
预计:
是什么:郊游、个人享乐、隐居不仕等。
为什么认同:特别美好、和乐、太平、轻松(教师搅和,冉有的民富国足就不美好吗?等)
2. “春风沂水”解析: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学生翻译: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在沂水里面嬉戏,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而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