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4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目标】 
  一. 让学生初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二.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其思想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四弟子述志 
  【教学难点】 
  孔子为何“哂由”“与点”? 
  【教学时数】 
  45ⅹ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突破重点 
  一.导入 
  《论语•先进》上所记载了一位教育家与他的弟子们的一个故事:这个教育家诱导他的弟子畅谈理想并点评他们的理想。这位教育家是谁呢?(孔子)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春秋时代,走进这位教育家的课堂,来感受圣人的教育,来欣赏他的“贤”弟子们的精神风貌。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教具 
  《侍坐》人物表  
  (人物年龄,来源于相关资料) 
  孔 子:名“丘”、字“仲尼”,60岁           公西华:名“赤”,18岁   
  子 路:名“由”,51岁                      曾  皙:名“点”,年龄可能 
  冉 有:名“求“,31岁                            不会超过子路 
  四.课文结构  
  【明确】1。孔子问志      2。弟子述志       3。孔子评志 
  五.突破重点 
  四弟子述志 
  1.四弟子述志 
  子  路(由):治“千乘之国”,让人“知方”,“率尔而对”。 
  (从政,重视礼治,抢述己志,充满自信) 
  冉  有(求):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如其礼乐,已俟君子”。 
  (从政,重视礼治,虚怀若谷) 
  公西华(赤):“宗庙”,“会同”,“愿为小相”,“非曰能之,愿学焉”。 
  (从政,重视礼治,态度恭谦) 
  曾  皙(点):莫春者,率“冠者”、“童子”,“浴—”,“风—”,“咏—” 
  (当教师,重视礼教,既不谦虚又不自傲) 
  2.孔子对四弟子述志的态度与评价 
  【明确】“哂由”,“与点”,肯定求、赤。 
  3.“礼乐”解释 
  【明确】儒家教育感化人的两种手段。礼,指典章制度、道德行为的规范等;乐,指音乐,它是实行“礼”的手段,指通过艺术美的熏陶,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知“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