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150字,共三则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三则
  流浪客  改编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有代表性的描写音乐的诗文。
  2、解读作者和创作背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3、分析归纳诗歌中的意象,感受其内在独特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诗歌中的意象,感受其内在独特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感悟其诗文中内在的独特体验。
  教学方法:互动探究法 讨论法 诵读法 品评法  归纳分析法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产生共鸣,感同身受。《琵琶行》中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就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泪洒青衫。韩愈在听了颖师弹奏的琴声之后亦潸然泪下,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的动容?中国古典诗歌中如此多的伤感情愫为何在音乐上有如此的相似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为描写音乐名篇,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来看看李贺又是怎样描写音乐,又在音乐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二、下面我们来回顾《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段落诗文。
  1.我们大家来朗读这段诗文(屏幕投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请同学们回忆学过在描写音乐的这一段落诗人从音乐的那几个角度来写描摹琵琶女的高超的技艺?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音乐声音和音乐的效果,以声写声和以形喻声,化抽象的乐音为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运用摹声手法和比喻通感修辞手法及对比的修辞手法,音效上的侧面烘托手法。摹声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象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第二种,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喻声,如用急雨之声、私语之声、莺语之声等;以形喻声,如银瓶乍破、刀枪鸣、铁骑突出、裂帛等。第三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字幕上打出运用的手法)
  三、下面我们来对比分析李贺的诗文中的音乐描写。教师范读诗文,之后学生齐读并做点拨。(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请同学们阅读思考并讨论:
  1.哪两句诗文是直接描写乐声?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声音比拟声音,用表情形象喻声音,唤起一种形象感,各具特色“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