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 2.了解文章景物人格化的写作手法3.揣摩作者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
过 程 与 方 法 朗读、欣赏、创作
教学重点 1、 带着自己对文章语句的理解有情感地进行朗读2、 仿照作者的笔法对文中喜欢的事物进行再创作
教学难点 对文中优美语句的赏析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语:同学们,在节假日、星期天,我们常随父母走进公园、走近大自然,你是否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和山泉亲切对话,去和小鸟一起唱歌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这样,作者李汉荣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当成自己的朋友,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走进大自然,共同领略他和大自然共处的和谐美妙的境界。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会见了哪些朋友?四、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 五、请同学们说出最钟情哪一幅画面,为什么?老师作如下准备:老桥卧虹一般横于水面,宁静、庄严,而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则是一首缓缓流动的音乐,这幅画面中动静结合,如同一卷舒展自如的生活史诗。树木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鸟儿唤着我的名字,露珠和我交换眼神,忽然间“我变成了一颗树,脚长出根须,头发长成树冠,手变成树枝,思想变成树汁”这是一个浪漫、新奇、童话般的世界,在这里作者忘却了自我,达到了和大自然的相融,这是一种全新的境界。山泉和溪流清流澈、舒缓,如同一首温情的小诗,又如同一面明镜,照映我浑浊的心灵,泠泠的轻音乐,缓缓的舒情诗洗涤着我已惹尘埃的灵魂。白云的纯洁、瀑布的浑厚、悬崖的智慧、云雀的吵闹、石块的敲击、树叶的飘落、花儿的芳香、榕树的慈祥,无不显示着天地间的无穷魅力,焕发着大自然无尽的生机,它们月亮一般纯洁,云霭一般浪漫,朝霞一般灿烂,情诗一般温馨,这是一个美妙生动的自然世界,是一次荡涤心灵的童话王国。六、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教师提示:1.“访友”,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亲切自然。2.访”是精神沐浴和洗涤的过程,“友”把自然人格化了。“友”是文眼,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生发点,拟人手法的运用都缘与此,文章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可以尽情的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情怀。七、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请同学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感悟重新去读。 八、对于这篇文章,不合情理的地方? 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的,但也不能违背科学常识,我们读书不仅要带着欣赏的眼光,还要带着批判的眼光,不迷信权威。九、虽然这篇文章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玉,仍然是一篇美文,尤其是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想请同学们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十、课堂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对自然、对生活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呢?同学们十一长假就要到了,你是否愿意带上一两个好友,骑上自行车,怀揣着愉悦的心情,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与花鸟树虫作心与心的交流呢。课后作业:1.研讨与练习中第二题。2.综合手册中本课习题。 学生纠正字音并初步领略大自然的美妙。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学生默读课文并在脑海中勾勒生动的画面。同学回答小组讨论并回答学生放开声音带着情感自由朗读。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创作 通过导入时的激疑,意在引起学生对行道树形象的深层思考。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锻炼他们的思考习惯。更深入细致的体会作者的心情,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交流学生的审美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重新体验文章的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质疑的能力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将课堂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课内外相联系,同时和课起始的环节相呼应,使整堂课的结构浑然一体巩固所学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