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7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版本:
粤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64 KB
评级:
时间:
2010/3/15 14:56:45
下载:
本月:1 总计:196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4000字。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缘起
教研组要求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项脊轩志》。这是经典名篇,在文字上没有多大的障碍,学生凭着注解和工具书能够基本解决。因此我决定个别难的字词在早自修时师生共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深入文本把握作者情感。
过程
师:明人王锡爵说《项脊轩志》“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归有光是如何来表达他的“欢愉惨恻”的。请自由地诵读全文,找出文中直接点明作者感情的句子。(生自由诵读)
生: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师:这个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生齐答:承上启下)是的,也就是说“喜”主要在文章的第一节。而悲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且看作者喜在何处,悲在何处。请一位同学诵读第一节。(一生读)
师:本小节中作者为何而喜
生:因为这个项脊轩旧貌换新颜了。(师:请具体说说)“窒仅方丈。可容一人居”说明其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说明其旧,“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说明其暗。而当他修葺之后。就变得明亮了,“室始洞然”;变得环境幽雅了,“旧时栏檐,亦遂增胜”。
生:修葺之后,不仅光线好了,环境幽雅了,还在于这个地方安静。“万籁有声”,正是以动写静,如王维的“鸟鸣山更幽”。安静的环境有利于他在轩中读书。
生:我觉得此处要表现的喜不仅仅是项脊轩改变了,最主要的是它变得适合归有光在轩中读书了。文中说“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可见他在轩中或高声诵读,或静坐思考。是实实在在地在读书。“小鸟时来啄食”,一个“时”字说明他在轩中呆的时间长,“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可见他读书是刻苦的,你看晚上他都在轩中学习呢。正因为他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有了这么个幽雅安静的地方读书,才会喜。
师:同学们回答的时候都能结合具体文句、字词,非常好。通过作者的描写,特别是“借书满架”到段末部分,我们知道了作者的喜不仅在于狭小、破旧、阴暗的轩变得明亮、幽雅、安静了,还在于在这个轩中,他的读书生活过得富有情趣,怡然自得。然而归有光“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那么是哪些事让他感到悲伤呢请诵读第二到第五小节。(生齐读)
师:让作者感到悲伤所涉及的对象有哪些
生:母亲,祖母,妻子。
师:还有补充吗
生:大家庭。
师:你是怎么看出大家庭也是他感到悲的一个原因同样,请结合具体的语句。
生:文中说“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庭本来是南北相通,构成一体的,后来到处都是小门墙,这前后的变化,说明大家庭不和睦了。并且,这种不和睦越演越烈,“始为篱,已为墙”,由篱变墙,可见矛盾在加深。还有“东犬西吠”、“鸡栖于厅”,庭院杂乱而喧闹。大家庭分崩离析让他感到很悲伤。
师:分析得有道理!你能抓住庭院前后变化,从作者的客观记述中看出其深长感叹。而当作者写到自己的母亲的时候,他的感情外露了,文中有一词大家注意到没有(生齐答:余泣)好,我们来分析他为何而“泣”。写人物的文章我们学过很多,阅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老王》中老王“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项脊轩志》视频课堂实录7 苏教版
《项脊轩志》学案1 语文版
《项脊轩志》ppt145 粤教版
《项脊轩志》ppt144 粤教版
《项脊轩志》ppt143 粤教版
《项脊轩志》ppt142 粤教版
(说课)《项脊轩志》ppt141 人教版
《项脊轩志》ppt140 苏教版
《项脊轩志》教案44 人教版
《项脊轩志》ppt139 苏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