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四大题,约5850字。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
2.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3.(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乡为身死而不受(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5.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
6.此之谓失其本心。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三.简答题
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3.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本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
4.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____ ___________
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