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 财 神
一、教学目标
1.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围绕中心、紧扣题眼布局谋篇的写法,说出事件通讯与人物通讯的异同。
2.感受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改变我国农业落后面貌的重要性和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迫切要求。
二、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出示思考题: (1)“财神”是谁?(2)为什么要抢? (3)谁在抢? (4)是怎么抢的?学生讨论,明确:
财神,原意是指冥冥之中主宰人世间财富的神灵,是福、禄、寿三星之一,他决定着世上每个人的贫富利禄,在文中,指的是那些农业技术人员。因为他们能使农作物产量提高,使农民们富起来,所以被称为“财神”。
后三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的主体部分(2-6段)。
2.学习主体部分。
结合课文评点文字,四人小组讨论:
(1)按照矛盾的产生、展开、解决的思路,给这一部分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2)“抢财神”的原因有哪些?(或为什么要抢财神?)
(3)是怎么“抢财神”的?文章写了农技人员被抢的相”,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4)“抢财神”这个矛盾最后是怎样得到解决的?
师生交流,明确:第一层(第2段):说明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交待“抢财神”的原因。
第二层(第3、4段):具体写农民们怎样“抢财神”。
第三层(第5、6段):写“抢财神”矛盾的解决。
“抢财神”的原因:一是豫东地区由于种植技术过不了关,棉花产量一直很低;二是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因此都想请技术人员去指导。
第三、四段具体地写了农民们是怎样“抢财神”的。本文作者在“抢”字上做足了文章。先写抢刘凤理,再写抢他铺盖,最后写抢他老婆,从中可看出抢的激烈程度。本人抢不到,就抢他的徒弟——残疾人高大套,把高大套从床上拉走,让他坐在车上指导。
为了突出“抢”的激烈、尖锐程度,作者用了反衬手法,写了这些技术员被“抢”的狼狈相,使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充满了喜剧性,增强了可读性。
另外,通过渲染“抢”的激烈、尖锐程度,突出了广大农民对科技及科技人才的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