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扬州中学 李洁
论雷峰塔的倒掉
教学目的
1. 理解鲁迅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2. 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 体会某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就听过《白蛇传》的故事吧?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讲讲故事梗概好吗?(一学生复述故事梗概)听了白蛇娘娘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你们对她是同情呢,还是不满?你们对法海有什么看法?你们希不希望雷峰塔倒掉?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绝大部分同学是同情白蛇娘娘的,因为她是个敢于追求自由幸福、反抗压迫的被压迫者。至于法海,他多管闲事,干涉婚姻自由。大家也都认为雷峰塔该倒,因为它是一座“镇压的塔”。
大家都认为该倒的雷峰塔其实在1924年9月就倒掉了,鲁迅先生曾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谈论了他的看法。对于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先生究竟有怎样的看法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板书课题、作者,故意写错“峰”字为“锋”,让学生指正)
二. 分析课文
1. 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倒”字?(板书)
〖明确〗§1听说雷峰塔倒掉了;见过未倒的雷峰塔
§3幼时惟一希望的就是雷峰塔的倒掉;后来仍然希望他倒掉
§4现在他居然倒了
§9塔终究要倒
2.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对雷峰塔的倒掉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一直迫切“希望他倒掉”——“惟一”、“仍然”,对于他的倒掉很“欣喜”(认为他的倒掉大快人心)——“居然”,认为他的倒掉是必然——“终究”。
3. 雷峰塔的倒掉是确凿的新闻,可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听说”、“听说而已”?
〖明确〗从客观情况上来说,因为作者“没有亲见”;从主观感情上来说,表现了作者对这一新闻的冷漠态度,可见作者对雷峰塔并无好感。
4. 从文题可以看出,文章是要对雷峰塔的倒掉发表看法(文章的标题表明是对雷峰塔倒塌这一社会新闻的评论),那为什么要先写未倒的雷峰塔呢?
〖明确〗(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文章是怎样描写未倒的雷峰塔的。“破破烂烂”,写塔的外观;“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写“雷峰夕照”的真景。着墨虽然不多,但尽显破败没落之像。接着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评价——“并不见佳,我以为”,倒装句式的运用,强调了作者对雷峰塔的憎恶之感。作者为什么如此憎恶雷峰塔呢?这就)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作者论述自己希望雷峰塔倒掉的原因。
5. 作者为什么如此憎恶雷峰塔,一直希望他倒掉呢?(提示学生从两个层次来考虑:作者为什么幼时惟一希望的就是雷峰塔的倒掉?作者为什么后来仍然希望他倒掉?)
〖明确〗①《白蛇传》的故事,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义妖”——白蛇娘娘不幸遭遇的同情,对法海冷酷无情的憎恨,使童年的鲁迅对雷峰塔这座镇压白蛇娘娘的不“义”之塔产生了极度的厌恶之情,所以作者幼时惟一希望的就是雷峰塔的倒掉。②(但作者后来看看书,知道塔里没有白蛇娘娘以后,“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连用两个“仍然”,强调自己坚决的态度,可见)在作者此时的心目中,现实的塔已化为了传说中的塔,(但已和白蛇娘娘无关,而)成为封建势力镇压人民的一个象征了,所以作者后来仍然希望他倒掉。③总的说来,作者憎恶雷峰塔,一直希望他倒掉,是因为雷峰塔是一座“镇压的塔”,但作者从童年时代幼稚的是非善恶观念,发展成了后来反封建势力的自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