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0张,图片典型,设计精美。附教案。
马来的雨(胡绳梁)
执教:陆冬亮 班级: 六(2)班 20020507
教学目标:
1. 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感受马来西亚雨的特点。
2. 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 欣赏文章典雅、生动的诗意语言,了解马来雨的风情。
教学重点:
1. 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感受马来西亚雨的特点。
2. 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画法。
教学工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第一课《春》一文中“春雨图” 导入本文的学习。
大家一定还记得,开学初,我们欣赏过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春》。请把课本打开到第一页,看第6小节。(学生齐背)在这里,朱自清先生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是我们江南的雨。同样的雨,在中国的域外雨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跨出”国门,到马来西亚去看一看。这节课,我们先来读一篇《马来的雨》,请把课本打开到104页。
二、新授
(一)速读全文,把握结构。
1、学生放声散读课文(3分钟左右,记秒表),思考三个问题:
(1)没到马来前,作者猜想马来的雨是怎样的?
第2自然段。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作者说 第三段
(2)“与江南雨相比,马来雨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用直线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第4自然段.江南雨的特点,——缠绵,飘洒温柔。马来西亚的雨:噼里啪啦打过来,铺天盖地扫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板书:说雨 ,自然问:说过江南雨和马来雨的特点之后,有没有直接描写马来雨呢? 没有。而是说作者的什么心情?板书:盼雨。那么雨来了吗?
(3)文中哪几自然段是直接描写马来的雨的?
第6到10自然段。
板书:听雨 淋雨 观雨 高脚楼 街道上 在海上
(二)质疑问难,赏读课文。
1.确实,如作者所言,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水花,也出现别样的景致与感受。
请同学们依次从三幅场景中圈画出描写马来雨的词句。
听雨:(听觉)
屋顶:大珠小珠落玉盘
芭蕉:圆润 (刚柔并济)
雨骤:金戈铁马
雨稀: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
感受:平民的音乐(融入雨中,喜爱雨)
概括: 板书:平民音乐
淋雨:(触觉)
雨骤如幕,风也吹不破;
雨点溅起硕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
重、不痛、滑滑的、有了点春的感觉
感受:冲冲凉是何等地快意,尽情享受(清凉)
概括,板书:清凉快意
观雨:(视觉)
雨壮观,雨像千针万线,欲将天和海缝起来;
雨洋洋洒洒,将海和天搅成咸湿的一团;
雨成了斜斜的线条;
雨声成了音符(通感),岛成了五线谱上的蝌蚪。
感受:陶醉于波澜壮阔的大雨中,享受着马来雨的爽快透彻、惊心动魄。
概括,板书:格外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