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结题报告
南京浦口区江浦三中 滕宏江
一.课题的提出:
张志公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速度效益低,不适应国内、国际发展的要求;二是不顾实际,不顾实用。”刘国正先生也说过:“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不在局部,更不在末节,而在于总的指导思想未完全脱离旧时代训练写八股文的模式,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脱离社会。”吕叔湘先生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面对现状,各方人士都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1993年,南京市教研室正式成立了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研究小组,重在探讨如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1999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研究”的新课题(该课题被批准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我们南京江浦三中作为试验校,也参加了该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该课题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是对当前封闭式语文教学的一次有力的冲击。要把“应试语文”、“课堂语文”,变为“生活语文”。扩大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在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学语文,让语文更增生命力。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便确立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的子课题 。
二.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美国的教育家华特·科勒的论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3、叶圣陶老先生的论述:“咱们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从小就学习语言”“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4、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
5、刘国正先生认为“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
6、特级教师张孝纯曾提出“大语文教育”的主张,他强调语文教育应突破语文课本与课堂教学的范围,把视线扩展到校内外的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语文环境。
7、试用修订版《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课题的界定:
美国的教育家华特·科勒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刘国正先生在《语文教学与生活》中指出,这“生活”指广义的概念,“包含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包括人们借助生活形成的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以及千差万别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就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我、感受自然、感受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从而自发地、自主地去获取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体验积累中上升到生活体验的实践。为生活而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探究语文教学与生活沟通的途径和方法,是研究语文教学和生活联系的核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要让教师努力探究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精品和生活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激发审美情趣,提高实践能力。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语文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最近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并“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我们所研究的课题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