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09-2010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新课标省份测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68 KB
评级:
时间:
2010/3/25 18:31:59
下载:
本月:1 总计:48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18题,约9810字。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新课标省份)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yangshuhuizi
第一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陷入后现代语境之中的非史诗遭遇。诗人与生活格格不入,是理想界的生物,是现实中的怪物。二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应地有着减弱的趋势。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以审丑取代审美,从口号诗的极端走向口水诗的极端。诗坛上的所有美学纷争都可以从诗人角色问题上找到根源,解决诗歌作品的问题必须从解决诗人自身问题入手。树立恰当的诗人角色成为当前诗歌发展的重要课题。
鉴此,我提倡诗人要充当“禅师式”的审美角色。
中国历来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由于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言外之意,二者倒是很能沟通,所以诗歌出禅意,禅师也作诗。但大多时候,诗人仅仅停留在以禅喻诗,而没有深入达到以禅师喻诗人,诗人没有注意到引入禅师的处世方式来升华自己。
禅宗是儒释道三家的融汇,既是宗教,又不是宗教。一般宗教普渡众生,认为自己在岸上,众生在海里,伸手或以其它方法从海里把众生救起来;而禅宗不这样认为,禅师自己就在海里,禅师与众生同在,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伸手拯救,禅师通过与众生打成一片,从而潜移默化感化、点化众生,使之立地成佛。
显然,这样一种禅师处世方式更容易被众生接受,诗人吸收禅师的这种处世方式没什么坏处。这意味着,一方面自己要成佛,也就是说诗人自身要有极高的涵养;另一方面要与众生一体,感悟和点化众生,也就是说诗人要融入到公众生活中、读者心灵里,在融入中使人接受你的作品。
诗人的禅师式审美角色贵在“人格魅力”,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素养上的三种追求:
第一种追求,胸襟要“阔”──要有“血气”。面对现实,感化大众,这是“禅师”似的素养追求。面对现实,不能消极面对,而必须积极面对。诗人不是救世主,也不可能成为救世主,但是诗人应当用救世主般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从这个高度来处理现实生活内容,从而使之“诗化”,使生活得以升华,成为艺术。感化大众是诗人的生存使命,诗人有表达思想的功效,但缔造美、传达美才是诗人的核心使命,诗人要成为美的使者。阔,就是要阔在胸藏万千大众,成为美的化身,对大众起积极的作用。
第二种追求,品格要“正”──要有“正气”。品行不正,何以为人?更何以为诗人?诗人是传播精神之人,自身要正,要弘扬正气,培养 “独立不迁”的人格。
第三种追求,境界要“高”──要有“灵气”。诗人的境界提高逐步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为此,就应当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始终如一的“三个一”修炼:“天人合一”是灵气的根源,更应是当下诗人人格素养的境界追求。“对立统一”是灵气的体现和运用,是诗人智慧世界的生态。“始终如一”既指诗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又指诗人精神升华的成果,返璞归真,使审美集中化、简约化。
诗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梦想追求,禅师式的审美角色是一种比较高的定位,引导我们跨越崇高与卑微的界限、宏大与琐屑的隔阂、传统与未来的栅栏,使自己的话语解放与时代的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获取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2009年11月《中国作家》
1. 下列海关与诗人:“禅师式”的审美角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师式”的审美角色借鉴和吸收了禅宗中禅师处世方式,更容易被众生接受,
B.“禅师式”的审美角色要求诗人自身要有极高的涵养,与众生一体,感悟和点化众生。
C.“禅师式”的审美角色贵在“人格魅力”,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素养上的三种追求。
D.“禅师式”的审美角色是一种比较高的定位,让诗人获得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下诗人都沉迷在理想中,与现实格格不入,常被人们视为怪物。
B.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因而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大为减弱。
C.中国历来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这是因为二者之间有相同的地方,容易沟通。
D.当众生在海里时,一般宗教站在岸上伸手去拉他们,而禅师直接跳入海去救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诗坛上所有美学之争,其根源都是在于诗人角色问题;要解决诗歌作品的问题,必须先解决诗人自身问题。
B.说“禅宗”是宗教,因为它和一般宗教一样都普渡众生;说它“不是宗教”,是因为它普渡众生的方式不同。
C。诗人要达到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就应当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始终如一”的“三个一”修炼。
D.诗人只要用救世主的眼光来看待现实,就能使现实生活内容“诗化”,从而使生活得以升华,成为艺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公讳绛,字希深。其先陈郡阳夏人。公以文章贵朝廷,藏于家凡八十卷。其制诰,世所谓常、杨、元、白不足多也。而又有政事材,遇事尤剧,常若简而有馀。所至辄大兴学舍,庄懿、明肃太后起二陵于河南,不取一物于民而足,皆公力也。后河南闻公丧有出涕者,诸生至今祠公像于学。邓州有僧某诱民男女数百人,以昏夜聚为妖,积六七年不发,公至立杀其首,驰其馀不问。又欲破美阳堰,废职田,复召信臣故渠,以水与民而罢其岁役,以卒故不就。于吏部所施置,为后法。
其在朝,大事或谏,小事或以其职言。郭皇后失位,称《诗•白华》以讽,争者贬,公又救之。尝上书论四民失业,献《大宝箴》,议昭武皇帝不宜配上帝,请罢内作诸奇巧。因灾异推天所以谴告之意,言时政。又论方士不宜入宫,请追所赐诏。又以为诏令不宜偏出数易,请繇中书、密院然后下。其所尝言甚众,不可悉数。及知制诰,自以其近臣,上一有所不闻,其责今豫我,愈慷慨欲以论谏为己事。故其葬也,庐陵欧阳公铭其墓,尤叹其不寿,用不极其材云。
卒之日,欧阳公入哭其堂,椸无新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2010年诊断性测试高三语文试题 鲁教版
2010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联考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语文试卷 苏..
2010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鲁教版
福建省东山二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 人教课标版
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试题(五)语文试题 人..
上海市杨浦区2009学年度高三学科测试语文试卷 沪教版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
河南省郑州市47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
山西省阳泉市、大同市、晋中市2010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卷 人教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