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40字。
《虞美人》教学设计
柏广林
【教学目标】
1.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通过对词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音乐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唱歌、听歌——邓丽君《几多愁》。
二、介绍词牌、背景和作者
虞美人,词牌名,取名于项羽宠姬虞姬。楚汉战争中,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中,唱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为不使项羽为难,虞姬拔剑自刎。后来人们在虞姬血染之地发现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侠骨柔肠的虞姬,称此花为虞美人。我国江浙一带多有栽培,比利时将其作为国花。
李煜的《虞美人》写于他被软禁在北宋都城汴京期间。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相对于他父亲中主李璟,史称南唐后主、李后主,前人吊李后主诗“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就在说他是伟大的词人,失败的帝王。
李煜生于973年,当时正是南唐盛世,25岁在金陵继位,南唐当时已是宋的属国。但他生性懦弱,多愁善感,不能励精图治,守住父辈留下的基业,只喜欢作诗填词,欣赏书画,整天深居宫中,要么和皇后妃子们朝歌暮舞,要么同和尚道士谈经论道。开宝八年(975),宋军攻陷金陵,后主被迫带着大臣皇妃向宋军投降,第二年被押送到宋都汴京(开封)软禁了起来。从一个享尽荣华富贵的帝王变成一个亡国的阶下囚,加上常常受到太祖太宗弟兄的羞辱,他满怀哀怨,整日以泪洗面。在这段凄苦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反映亡国生活的哀痛,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浪淘沙》、《虞美人》(见课本)。
李词引起太宗的不满,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乞巧节,后主过生日,他让以前的宫伎作乐演唱《虞美人》,因词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太宗闻之大怒,命将牵机药放入酒中毒死了他,年仅42岁,所以本词是他的绝命词。
后主词,由于生活的巨变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当皇帝时主要写豪华奢侈的宫廷生活;后期被俘,表现一个亡国之君被囚禁被侮辱的深切哀痛,语言朴素流畅自然,情真意切,可以说字字血泪,感慨深重。今有《南唐二主词》传世,系他和父亲李璟的词作,为后人所辑。三、听录音、朗读
四、分组协作讨论:品味诗歌内涵,把握诵读技巧
品味思路:两句一组,通过诵读品——通过语言品——再通过诵读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