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3260字。  宁德四县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出卷:古田一中教研组    考试时间:2010年4月1日8:00-10-00
  说明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II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语言基础类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②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③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④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⑤          ,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⑥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6-8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除臣洗马                 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欲苟顺私情               苟:暂时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B.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但以刘日薄西山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报刘之日短也
  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本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叙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示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言语中透露出规劝皇上不要与他为难之意,语气强烈,锋芒毕露
  5.课内文言翻译。(8分)
  (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4分)
  译文:
  (2)翻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4分,选自《逍遥游》)
  译文: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①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一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其中的一种并加以分析。(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