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30个字。

  1.藤野先生
  一、导入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学过鲁迅的文章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
  四、整体感悟
  1.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
  第二部分:在仙台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2.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3.这篇文章在时间上,前后跨越了二十年;地点由国外到国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又都有许多变迁;因此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必然很多。但仔细读来,主要两个人物:一是藤野,一是作者。分析这两个人物的艺术形象。
  藤野 作者
  (1)衣着简朴 (1)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
  (2)为作者精心添改讲义 (2)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3)当面订正解剖图 (3)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4)为作者勇于解剖尸体而高兴 (4)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须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
  (5)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6)与作者的惜别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1) (2) 两件是详写,(3) (4) 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