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点燃学生这支“火把”
新课标指导下,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朱晓滨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应该说课本是学生创造力的激活剂,教师是化合的催化剂,学生作为读者与课文的对话过程必须更多地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阅读课堂中,教师不只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学生也是一支火把,教师的责任是去点燃他们,一起燃烧。那么,师生如何以课本为”基”,在阅读课堂上共同燃烧呢?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淡化教学思路,环节预设、灵活引导
由于新课标下的阅读课堂具有开放性和不可预见性,所以当学生有意无意
跳出了我们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时,我们不应该固守预设,而应该尊重学情,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这是新理念下教师应有的情怀。及时抓住并有效利用学生思维跳跃的火花,并顺势逐渐将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入。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并使学生在对话中更深刻的理解了文本,使文本成为一个经学生创造性感知活动后赋予了新意义的文本。
二、注重自主思考、自我感悟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生动有效的对话是学生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的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深刻的感悟是积极、有效对话的前提。没有深入的自主思考,自我感悟。一味让学生谈感受,小手如林说出来的东西只能趋于空泛。
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独特的感悟和丰富的体验才会源源不断地生成,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儿要自己在读中悟。”例如我在教苏教版第八册《燕子》一课时,有意识地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口念心诵,感受清新活泼的文字,品味作者意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感知逐渐走向感悟,最后,竟谈出:“千万条柔柳展开的鹅黄色的嫩叶莫非就是小燕子精巧的小尾巴剪出来的?”这样精妙的见解。可见,学生从课文中 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了课文语言,也悦纳了这种语言,和作者一道共抒对明媚春光、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以讲代读犹如把李子放在学生面前,只是喋喋不休地讲李子的味道却不让他们吃一吃,不论你讲的如何生动形象,最后他们还是不知道李子是什么味道,李子和其它水果有什么不同。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质疑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