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以情感方式触摸阅读
广西德保中学:韦佳
“亲近”是一种姿态,当我们以这样的姿态面对母语,我们的每个毛孔都张开了;
当我们的每个毛孔张开时,浸润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价值才有可能渗透我们的灵魂
《现代汉语词典》对“母语”的解释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语言。由原初联想母亲,这充满感情色彩的联想,让人感到“母语”的亲切和圣洁,感到她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初次接触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徐冬梅和她主持的“小学‘亲近母语’阅读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下简称“亲近母语”实验),便被“亲近母语”这一提法所吸引。
“亲近”是一种姿态,当我们以这样的姿态面对母语,我们的每个毛孔都张开了;当我们的每个毛孔张开时,浸润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价值才有可能渗透我们的灵魂——这也就是阅读的意义吧。
旨在对儿童阅读教育进行研究、倡导、推广的“亲近母语”实验,正是以这样一种情感的方式,用一种亲近儿童的理念教孩子亲近文学、亲近母语,教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母语的温暖。
亲近母语使孩子的心变得柔软
在“亲近母语”实验中,第一个关键词是“母语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根的人、对家有感情的人,而母语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指语言文字,它更多地承载着民族文化。”有感于外语学习热、艺术考级热、奥数热,徐冬梅感到有必要把充满人文性的语文教育同这些功利化的、工具化的、被作为“敲门砖”的东西区别开来,于是他们选择“母语”这个带有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的词汇来负载并诠释立足于语文课程建设的这一实验。
“亲近母语”课题组的老师们注意到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非常喜欢听故事、听童话的,可是到了学校、甚至从学校毕业后,却不喜欢语文,更别提什么读书习惯的养成了。孩子们对语文亲近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曾在扬州师范教过7年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徐冬梅认为,首先是我们过去的语文课过于强调训练,语文本身的情趣被淹没在习题中了;其次是教材所选的大部分文章体现的是成人眼光,缺乏儿童视角;第三是课程观念的原因,过分强调举一反三,注重字句段的分析,忽视整体的理解和感受。
这其实已经部分地回答了“为什么以‘亲近’的姿态去面对母语”这个问题。“亲近母语”实验是在对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之后确立的课题,它的建设性在于关注儿童的情感,关注阅读对儿童精神成长的作用。因此,“亲近母语”实验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儿童阅读”。让孩子亲近母语,首先要亲近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作为一位母亲,徐冬梅对孩子的理解和认识更切近,她说:“我们对孩子真的不够宽容,我们最常对他们说的是: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成人对孩子的期待总是充满了现实的色彩,而忽略了孩子内心中那些纯洁、幻想的部分。”她觉得,对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和渠道,我们除了告诉他们现实的残酷,也该给他们一些足以柔软他们内心的东西,这就是那些经典的、富于思想和美质的文学作品。在《草房子》、《彼得·潘》、《爱的教育》……中,在不断地接受经典阅读的熏陶中,孩子们不仅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感觉并体会到母语学习的乐趣和情趣。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个星期五的晚上,朋友们的十多个孩子就会来到徐冬梅家里,跟她一起背诗、读书、写故事。她家书橱里的那些书好像生了魔法似的,总是让孩子们不忍放下。背《三字经》、背《诗经》、背《论语》……小孩子们的记忆力也令人吃惊,好像几千年前的古人写就的那些诗文本来就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不过是刚刚被唤醒似的。而在徐老师以“100+5”的赞许和鼓励评价他们的作文时,那些孩子的家长看着自己的小儿写出洋洋洒洒的长篇故事也就不惊讶了。几年来利用闲暇和孩子们在这种看似散漫随意的共读中一同体会读书之乐,徐冬梅发现,与书本的“亲近”使孩子的感觉更敏锐,心灵更丰富。
为小学生度身定制145万字阅读材料
认真分析学生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来源无非是:教材、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学校图书馆、向他人借阅、社区及公益图书馆。对很多家庭条件差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来说,除了教材,他们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许多孩子所谓的读书其实就是读教科书。徐冬梅做了一个统计:12册教材,每册教材的课文一般不超过30篇,每篇以800字计,学生如果只读教科书,那么小学阶段的阅读量只有不到30万字。30万字是什么概念?不足一部《安徒生童话》,二分之一部《三国演义》。2002年9月,课题组对扬州市的近30所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没有量的积累,即使教材篇篇是精品,孩子们又能获得多深的阅读体验?形成什么样的阅读修养?”徐冬梅认为,2001年国家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无疑是具有建设性的,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和标准,如读物的选择、指导、评价的方法等,使得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的要求难以落实。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编写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教材,通过教材建设使大部分学生拥有基本相似的阅读背景。于是,“亲近母语”实验将145万字的阅读量具体为12册《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在72所实验学校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以此来保证小学生课外阅读最基本的量和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