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有教案及视频素材。
边城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作品特点。
2、通过对翠翠和祖父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引导学生体会边城人民身上的 “人性美”。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学生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从“小切口,深挖掘”去感悟小说所蕴涵的人性美;教学难点是通过对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由此触及到她的爱情悲剧,展开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和重庆一衣带水的湖南,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叫凤凰,从这里走出了一个著名的作家叫沈从文,他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却成为北大教授的传奇式人物,是一个不屈从于现实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歌者”,是一个从边城出发跨越人生长河的游子。今天,我们就跟随大师脚步,去阅读他笔下的<<边城>>。
﹙二﹚1、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2、边城解题:
“边城”是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边城的创作动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三﹚“爱”的故事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