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60字。
从歌曲《童年》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
张北县第三中学 叶久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目是什么,一直以来学术界都有很大的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种认为本文主题是揭露和批判腐朽落后的封建教育制度;一种认为表现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
无论哪种意见,对课文前半部分即百草园部分所表现的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都是一致的,分歧的产生关键在课文后半部分也就是描写三味书屋生活部分:前者认为前后两部分形成衬托或对比关系,从而更有力地揭露和批判封建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后者认为前后两部分是和谐的统一,共同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孰是孰非,姑且不论,只要我们把这篇文章和罗大佑写的校园民谣《童年》放在一块读,也许能窥见一二。
《童年》是一首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民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是不会忘记它那优美的旋律和歌曲所表现出来令人感动的情景的: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地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只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 手里的漫画 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地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 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 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 一片一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 画不出天边那一道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 地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 盼望着明天 盼望长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歌曲在表现人们对曾经失去的童年的无比留恋之情的同时,还传达出面对成长这一话题所感到的不适与迷惘。
两篇作品无论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地域,作品的体裁似乎都没有可比性,但我们仔细对照,不难发现两位作者无论是在所写的内容上,还是在对待学校生活的情感态度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就内容而言,两篇作品都真实的再现了给自己留下深刻记忆的童年生活。比如在《童年 》中所写的:“池塘边的榕树 操场边的秋千 福利社里面 诸葛四郎和魔鬼 阳光下蜻蜓飞过 一片一片绿油油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等;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却变成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面对着心中不解的困惑《童年 》唱到:“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 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写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