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470个字。
《藤野先生》专练
一、在东京
1、给加点的字注音:绯红()发髻()
2、解词:油光可鉴:标致:
3、首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A、“清国留学生”热爱大自然、注重仪表。B、“清国留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C、东京的樱花开得烂漫的时节,确实让人流连忘。D、“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思想腐朽。(赏樱花、盘辫子的丑态、丑行)
4、“清国留学生”加引号的作用是:()
A、引用B强调C特定称谓D讽刺和否定
5、“有时还值得一转”的原因是()
A、中国留学生会馆里有几本书买。B、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还可以坐坐。C、那里有精通时事的人。D、那里有人在学跳舞,可以提高跳舞水平。
6、首段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什么特征()
A、清国留学生的帽子。B清国留学生的丑态。C、清国留学生的辫子。D清国留学生的外貌。
7、对这部分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夸张、反语B、比喻、夸张、对比C、拟人、夸张、对比D比喻、夸张、反语
8、对本部分的内容理解得全面、正确的一项是()
A、嘲讽“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从侧面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B、嘲讽“清国留学生”思想空虚、庸俗无聊。C、叙述“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所作所为。D表现出对东京的不满、不得不离开东京。
9、下面是对本段内容的分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句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失望的感情。B、二句写出了作者在东京的所感。C、三句写出了作者在东京的所见。D、四句紧承二三句,嘲讽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
10、选文内容与藤野先生的内在联系是()
A、写出了藤野先生生活的社会背景。B、写出了作者为什么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而遇见藤野先生的缘由。C、衬托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D、引人入胜,生动活泼。
11、首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下文有什么影响?变成肯定句。
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去别的地方看看打下伏笔。东京也是这样。
12、“无非”一词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句)
“只不过”。引起下文的描写,为离开东京埋下伏笔。表露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13、“成群结队”形容什么?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
清国留学生数量之多。人虽多,却只会逛公园、看樱花、会馆里学跳舞、不务正业,进一步写出对其失望、厌恶之情。
14、作者为什么离开了东京?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这个原因?
对东京的失望。首句。
15、说说“形成一座富士山”“实在”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更形象地描绘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实在”一词强调“标致”增强了句子的讽刺力量,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鄙视。
16、首段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对“清国留学生”的辛辣的嘲讽。
17、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描写。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反感。
18、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作者看不惯东京“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学医救国救民)
19、“问问精通时事的人”这里的“时事”意指什么?
一些无聊的事情,这是一种讽刺的说法。
20、首段中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细节,以(漫画)式的笔法,刻画了他们的丑态。
21、文章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首句)
22、“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交代了什么?有何用意?
时间、地点、环境;对下文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起到了反衬的作用。说明他们虚度了美好的时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