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凯瑟琳·恩萧形象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 1818—1848)是世界文学史上公认的优秀女作家,“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当中,《呼啸山庄》是唯一的一部没有(即使是部分地)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唯有它,今天仍和写成之初一样使我们激动。”[1](P328)
《呼啸山庄》在问世之初,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因为它与当时的小说格格不入,但历史已经证明,《呼啸山庄》是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艾米莉·勃朗特在她仅有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1847)中,用她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充满热情的世界,有时让人联想到《李尔王》中暴风雨的场面。……按艾米莉的讲述,这个故事有一种粗犷而残忍的实在性,其独特新颖之处超出这个世纪的任何其他小说。她的头脑如何能设想这样的世界恐怕谁也不会知道,不过在她的外表孤僻的背面,必然有着一种神秘的、激烈的内心活动,像她的诗歌所表现的那样。”[2](P252)在《呼啸山庄》里,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作者的影子。可以说,作者倾注了全部的情感来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阅读了《呼啸山庄》,我们认为艾米莉、凯瑟琳、希斯克里夫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一 凯瑟琳:艾米莉的影子
玛利·罗宾森在《艾米莉·勃朗特》中这样形容艾米莉十五岁时的模样:“一个亭亭玉立、胳臂长长的女孩,已经完全发育成熟,步履矫健而有弹性;她体态轻盈,穿上最讲究的衣裳时,器宇轩昂如同女王,可是在荒原上懒洋洋地闲逛,吹着口哨唤狗,大步流星地走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时,却又显得吊儿郎当,像个小伙子。一个高高瘦瘦的,骨节松弛的女孩——长得并不难看,可是五官不大端正,脸色苍白而晦暗。她的深栗色头发天生是美丽的,在以后的年头里,她用一只高高的梳子把它松松地别在脑后,可是在1833年,她的发式梳成一种很不得体的紧紧的小发卷。她有一双美丽的栗色眼睛。”[3](P394—395)这一描述会让我们马上联想到凯瑟琳,那个野性十足而又淘气的小姑娘,“在整个教区里,就数她的眼睛迷人,她的微笑最甜蜜,她的脚步最轻盈。”[4](P40)凯瑟琳简直就是艾米莉的替身,外貌上竟然如此的相象。
其实,除了外貌,在性格上两人也多有重合。夏洛蒂的朋友艾伦·纽赛曾说过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事:“她(指艾米莉)喜欢把夏洛蒂带到一些地方去,那里是夏洛蒂自己不敢去的。夏洛蒂生来害怕牲口,而艾米莉就是喜欢带她去看牲口,并对她说这说那,只要夏洛蒂一害怕,她就嘲笑她,以此为乐。”[5](P140)夏洛蒂也曾谈到她妹妹艾米莉的性格:“艾米莉生性含而不露。埋藏在她心底的感情秘密,虽是至亲至近的人,非经许可也不得贸然触犯。”[6](P17)所有这些论述表明,艾米莉给人的印象是外表沉静,内心刚强,外表如冷,内心似火,意志坚强,宁折不弯,独立不羁,充满激情。而在凯瑟琳身上,我们也可以时时看到这样的品格。
在小说的开头,我们就可以看到凯瑟琳独立不羁,勇于探险的激情。她带着希斯克里夫偷偷到画眉山庄的情景,“我们穿过一个破篱笆洞,沿着小径摸索前进,来到客厅窗子下面的一个花坛上站着。”[4](P46)从这一行为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到艾米莉的影子。又如,“在那个她听见希斯克里夫被叫为‘下流的小坏蛋’和‘比畜生还糟’的地方,她就留意着自己的举止不要像他。可在家,她就没什么心思去运用那种只会被人嘲笑的礼貌了,且也无意约束她那放浪不羁的天性,因为约束不会给她带来任何威望或荣誉。”[4](P46)凯瑟琳既有自我约束的一面,又有激情奔放的一面,确实体现着艾米莉的性格。
有人评价凯瑟琳:“她发脾气,她说谎,她咬人,她最喜爱的玩具是鞭子。……她责骂他(指希斯克里夫),向他发号施令,又母亲般地照管他,疼爱他……某种诱人而惊人的命运对这一对儿童来说似乎是可能的。”[7](P426)凯瑟琳已然成了艾米莉在小说中的化身。
二 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性格的重合
在心灵深处,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两人在精神上完全是相通的。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希斯克里夫来到恩萧家时的情景。凯瑟琳的反应是:“当凯蒂听说父亲因照顾这个陌生人而丢了她的鞭子时,就苦笑着又向那个小苯东西啐了一口以发泄她的怨气。”[4](P35)之后父亲给了她一记很响亮的耳光,教训她以后要规矩些。故事继续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凯瑟琳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她非常喜欢希斯克里夫了。”[4](P40)故事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凯瑟琳与希斯克里夫已经在慢慢融为一体了。凯瑟琳后来决定嫁给埃德加·林顿,原因很幼稚,简直有些可笑,“如果我嫁给林顿,我就可以帮助希斯克里夫飞黄腾达,而且让他到一个我哥哥无权过问的地方。”[4](P81)她嫁给林顿,主要的还是为希斯克里夫考虑。在小说中有两处经典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在灵魂深处的相通。
凯瑟琳说:“我那么爱希斯克里夫,并不是因为他英俊,耐丽,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成,他的与我的始终如一;而林顿的灵魂就如月光与闪电,或冰霜与火焰,完全不同。”[4](P80)“在这世界上,我最大的悲痛就是希斯克里夫的悲痛,而且我一开始就注意到且已相互感应到了。在我的生活里,我思念最多的是他。若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会继续活下去;若其他一切都存在,而他却消失了,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将成为一个极为陌生的地方,我也不再是它的一分子。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树林中的叶子,随着冬季的来临而凋落。我对希斯克里夫的爱就如下面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它给你的快乐不多,但这点愉快是人生所必需的。耐丽,我就是希斯克里夫!他永远永远在我心里。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并不见得比我对我自己还更有趣些 ,而是作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4](P82)这段语言充分展示了凯瑟琳的内心世界,凯瑟琳自己就是希斯克里夫。而希斯克里夫呢,他也有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