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2张,约3630个字。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一篇精读课文。其写作内容及风格大胆而独特,尤其是突破桥梁的现有结构和造型对未来的桥做出设想的那部分。应引导学生在了解说明文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调动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个性化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可采取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搭建连接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2.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3.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2)分析体味课文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
  四、情感与态度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象。
  难点
  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家里新添置一件新电器而又不知道该如何使用的时候,怎么办呢?(看说明书)我们以常看到或者是接触到的除了说明书,还有广告、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等,它们都属于一种新的文体――――说明文(板书)。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整理,从而经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茅以升爷爷所写的关于未来桥梁设想的说明文――――《桥梁远景图》(板书课题)[或:出示一张说明书,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说明书)有什么用呢?它能让我们了解产品的性质、性能、构造、用途、规格、使用方法等主。]
  (二)解题
  1.(同学们走近茅以升(出示课件)
  茅以升(1896-1989)男江苏省镇江市人。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美国,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1921年回到祖国,先后主持设计和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民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近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并担任中外专家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并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主持修撰了《中国古代桥梁史》。他还为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是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