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80个字。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名称 《桥梁远景图》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七年三班 授课时数 1课时
设计者 王云燕 所属学校 晋江市平山中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
《桥梁远景图》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说明文,学生通过前面一课《苏州园林》的学习,对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已大概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常规的知识点的教学,使他们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侧重于引导他们通过查阅搜集资料,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并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的需求。
依据课程标准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的要求:
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行表达方式。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地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吕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5.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承载、颠簸、桥墩、点缀、妨碍”,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潜力、点缀、承载、譬如、望洋兴叹”;理解“层出不穷、望洋兴叹、譬如、水涨船高”以及桥梁组成中“构件、正桥、引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打比方、引资料、作诠释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知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讨论文章使用的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结合搜集的资料,感知作者想象的合理和科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透过本文的学习,懂得桥梁的组成,并因此受到科学启蒙,养成合理、科学的想象力,进而产生探究科学发展的愿望。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镇区的七年级学生,其特点有:
1、思维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
2、学习较为被动,还无法主动去获取有用信息。
3、对于文章的理解比较多停留在表面,深入分析探究的能力有待加强。
初始能力:
经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对一般说明性文章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受见识面狭隘的限制,对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还较少。
信息素养:
1、只有一小部分查找需要的资源,而且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还较低,要通过PPT把典型性的材料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
2、的兴趣还比较集中于娱乐部分,络习惯有待形成,故在课外材料的查收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并对学生所得的信息进行评估反馈。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1 了解 茅以升这一著名桥梁专家
2 识记 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潜力、点缀、承载、譬如、望洋兴叹
3 分析 打比方、作比较、引资料等说明方法
4 感受 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5 养成 科学、合理的想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