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6320字。  2009—2010学年(下)厦门理工学院附中
  高二语文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
  命题人:周振伟    审题人:王思亮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中唐时期,诗歌多“不平之鸣”的是(       )
  A.鲍照和谢朓         B.李白和杜甫    
  C.韩愈和孟郊         D.李商隐和杜牧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
  B.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感情直率,语言朴实,风格刚健。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C.苏轼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黄庭坚开创了江西诗派。
  D.袁枚持“格调说”,沈德潜主“性灵说”,翁方纲倡“肌理说”。
  3.以下诗歌常见意象和含义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叶:表现落寞惆怅的心境
  B.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C.寒蝉:悲凉、离愁别绪
  D.鹧鸪: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4.以下古诗词基本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
  B.古体诗包括“近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近体诗”出现以后的除“近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C.中、晚唐以后尤其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词的发展和兴盛。根据词的长短,一般分为小令、中令和长调。
  D.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5.以下不属于《动人的北平》中展示北平动人之处的细小景致的一项是(       )
  A.在槐树下乘凉的老画家
  B.穿破红花棉袄的小女孩
  C.向行人讨钱的裸体儿童
  D.褴褛的老年人力车夫
  6.以下现代散文基本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
  B.散文的“情”,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表达出来:或直抒胸臆,很多抒情性散文就是这样的;或借物(景、事)抒情,寓情于物(景、事),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普遍运用于一些记叙性的散文中。
  C.“以小见大”是指散文中一个常使用的角度——大处着墨,小处着眼,这充分体现了散文“大中取小,化大为小”的特点。
  D.一般来说,散文的“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
  二、名句填空(8分)
  7.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酌酒以自宽,          
  (2)塞上长城空自许,         
  (3)世间行乐亦如此,           
  (4)           ,画船听雨眠。
  (5)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