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7960字。  开滦一中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主观题答题纸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斑斓  濒临  兵慌马乱  犄角之势 B.誊写  从冢  报仇血恨  刚愎自用
  C.白晰  嬉戏  悬粱刺股  高朋满座 D.涣散  掺和  插科打诨  融会贯通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六三0”特大醉酒驾车肇事司机张明宝一审被无期徒刑,这一判罚引起广泛争议,许多人认为张明宝致五死四伤,后果严重,罚不当罪,判处死刑也不为过。
  B.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围坐在广场音乐水池旁的人们骤然爆发出一阵由衷的欢呼,他们情不自禁地手拉着手,忘乎所以地唱着、跳着。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册,作为传统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的极强的针对性。
  D.杜郎口中学三面黑板学生争相去写、去画的真实课堂把他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人”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9年的作文题是“常识”,这道题目充满了丰厚的生活底蕴,充分检验了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写作水平。
  B.手机天天随身备用,使用频率很高,使用过程中难免不进水,不摔落,因此该多懂些手机维修方面的知识,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可减轻经济损失。
  C.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些成功的喜悦;而是那些曾经苦苦追求的经历。
  D.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年世博会的主题塔,它至今仍是法国巴黎的象征。
  4.根据文意,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即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
  ②这家老牌报纸至少在1854年,就有文电从晚清的北京传送至遥远的纽约。
  ③而晚清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神秘封闭的东方老大沦为“东亚病夫”,帝制遭遇千年未遇之质疑,士大夫政治没落┄┄
  ④《纽约时报》对于中国报道的介入可以延伸至晚清。
  ⑤而《纽约时报》的晚清变局之报道集《晚清的帝国》,在中国出版后,更是以其独具一格的报道模式与视角,被评价为“这是力图以时报原始资料重现一个世界大国之编年史的伟大尝试”。
  ⑥这种跨世纪的文献式的报道方式,令人惊叹。
  A.③①②④⑥⑤
  B.④②③①⑥⑤
  C. ④①②⑤⑥③
  D.①②④③⑥⑤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中国古代尧、舜、禹相“禅让”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
  夏商以降,开始了“家天下”。《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即官位世代相传)以为礼”。《尚书•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
  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按郡国口率察举,每岁举孝廉、秀才两科,即岁举性科目。东汉末,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九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政府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