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上海市徐汇区2010届高三年级语文二模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沪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88 KB
评级:
时间:
2010/5/17 8:08:24
下载:
本月:1 总计:54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4题,约10360字。
上海市徐汇区2010届高三年级语文二模试卷
2010.4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深色水笔书写。
2、答题卷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公民是个普世的概念
⑴一个人,为什么要做公民?因为他或她,不能当臣民,也不能做“顺民”。
⑵在中国,“公民”意识的缺位,来自沿袭千百年的臣民、顺民、子民观念。辛亥革命以来,我们经历了从“子民”到“国民”的进步;然后又从“国民”改入“人民”的行列,一圈圈转磨,却滋生出更多的顺民、愚民甚至于“文革”暴民。虽然“公民”一词自建国始已进入国家宪法,却始终没有真正进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这一步看似近在咫尺,历经近一个世纪仍然步履艰难。
⑶翻开“五四”的页面,一批文化精英钱玄同、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等凭借独立思考之理性精神,勇于探索社会出路之责任意识,积极投入到挽救国家危亡的行动中。当时无论是工商界的罢市罢工,还是各个阶层的抵制日货行动,甚至是底层劳动者抗击自身卑微地位的斗争,整个社会都在试图寻求“独立人格”与“个性解放”。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以青年知识精英为首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责任等意识,实际已悄然在社会肌理中生根发芽,“公民社会”的雏形开始具备。从这个层面来说,当今社会倡导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实质正脱胎于“五四”。
⑷然而,由于战乱、运动、传统惯性等种种原因,中国的公民社会一直不发达,一直不足以影响政府决策,中国社会治理模式也一直没有完成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根本转换。近几年,“五四”所倡导的公民精神终于获得了成长的机会。2007年,政治学者俞可平以一句常识性的“民主是个好东西”名震四海;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阐述中国市场上国营、民营、外资三股力量在此消彼长、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对公民社会成长产生的积极作用;乙肝病毒携带者雷闯,因为“反乙肝歧视”,当选为“2009年度中国十大法制人物”……
⑸是的,他们都是公民。作为公民,地位有高下,名气有大小,但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是相同的。我很佩服两位中国公民:韩寒与郝劲松。作家韩寒积极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其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智慧的言说和理性的态度,树立了一个公民样板,“公民韩寒”成为一个蕴含着青春和寄托了希望的流行称谓。作为法律工作者,公民郝劲松挥舞“法律斧头”,以“不服从”的劲头,勇敢地站出来,依法理性维权,成为一个“勇于用法护法的公民”表率。一位网友说:“对游戏规则的尊重,对民意的谦卑,正是公民社会一个获得理性光照的公民的高贵举止。”
⑹公民要“说话”。公民表达是为了公共利益。作家鄢烈山把自己的写作称为“公民写作”,说“首先得把自己当成公民,表达是最基本的权利”;摄影师卢广用照片“说话”,以《关注中国污染》的专题摄影呼吁政府与民众保护环境;中国绿眼睛保护组织,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为使命,用眼睛“说话”。2009年广东番禺“反垃圾焚烧行动”被视为公民用行动“说话”、理性维权、官民良性互动的样本。这一事件最终获得了多赢的局面:居民保护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公众增强了社区意识和环保意识,媒体坚守了新闻操守,政府学会了协商与对话,体现了中国公民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空间和潜力,也表明中国公民社会在各种进步力量的合力作用下促成并逐渐成长起来。
⑺公民是人,公民的生存生活环境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应该是尊重公民权利、公民自我做主的社会,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而“身体维权”,则是2009年公民在尊严遭践踏、利益被侵害的时候,公民以一己之力绝地反击的一曲悲歌。无论是工人张海超被逼无奈开胸验肺,最终推动了职业病相关法规改良;还是司机孙中界为尊严一怒断指表清白,揭开上海钓鱼案黑幕,无不显示公民维护个人尊严和权利付出的高昂代价,以及当下中国社会与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之间的距离。
⑻公民权利是国家的底盘,而“公民”本身更是一个普世的概念。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国际新闻: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首位变性人阿曼达•辛普森为商务部工业安全局高级技术顾问。是啊,变性人也是人,也是公民,也有平等参政的权利。公民社会,哪有那么多的身份禁锢呢。
1.第⑵段中的“这一步”是指 。(1分)
2.对文中各段列举的事例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⑷段,“民主是个好东西”能名震四海表明当时的中国需要公民精神
B.第⑸段,韩寒与郝劲松的言与行代表了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C.第⑹段几则事例表明,公民用不同形式“说话”,切身利益必定能得到保障
D.第⑺段,“身体维权”虽是悲歌,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E.第⑻段“变性人”事例表明中国在对“公民”的认识上与美国存在差距
3.本文在列举的人名前都冠上人物身份的用意是 。(3分)
4.联系全文,概述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轨迹。(100字左右)(5分)
5.结合第⑶段加点词的理解,从《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一文中举例评析蔡元培先生人格或办学上体现的公民精神。(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1分)
相连的血脉
⑴刚看见秦皇陵,便有压迫感迎面而来,密集而凝重。延伸开阔的骊山,说不上崇峻,只有单调的平坦,线条由地面向上伸展直至交汇形成一个平稳的三角形,色彩似乎只是造物主随意地一挥画笔,苍翠的绿,简明而无须多加着色,粗线条的勾勒给了我最沉重的压迫。
⑵我第一次那么真实地感觉到他的存在,千古一帝。一直以来,他只在人们口中,只在字里行间,只在历史中,只在想像里。这一刻他那么真实的出现,仿佛迎面而来,原来这大地上真的有过他!
⑶雄才大略,残暴不仁,有形的词已无法形容无形的他。两千多年前,他屹立西面,遥望东方。十年后,东方、西方只有一个名字——秦。
⑷那天,走进幽暗而深邃的秦地陵宫,压迫感沉沉地笼罩着我。穿过地宫门,在大殿上我看到了他,冷冷的龙袍内那平常的身躯。一张陌生而淡漠的脸,微张的双唇,似乎在用熟悉的语言向我诉说……
⑸在赵国为质时,他会哭;看着母亲受辱时,他会哭;看着西方,想念那没有呆过一天的国度时,他会哭。后来他回到秦国,看着宫廷里的斗争,看着吕不韦的笑,赵姬的妖媚,嬴异人的无助,一切都在告诉他,决不能哭,哭只会让他比活在赵国时更惨。
⑹我聆听,他平静地说着,没有暴戾,没有怒吼,没有命令,只是轻叙家常,细说往事。他说他恨,他恨他为什么一出生便为质赵国,童年的记忆只有冷眼和嘲辱;他恨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父亲,母亲多爱他,他就有多恨母亲。所有暗中批评他的儒生他恨,一切想冒充他亲人的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2010年上海市初三毕业班抽样调查语文试卷 沪教版
上海市宝山区2009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试卷一模试卷 沪教版
上海市杨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沪教..
上海市杨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沪教..
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沪教..
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初三语文质量检测试卷 沪教版
2009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奉贤区九年级语文四月调研测试试卷 沪教版..
上海市虹口区2010年语文学科中考练习题 沪教版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上海市普陀区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沪教版
上海市青浦区2009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沪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