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20字。
中 考 文 言 文 精 细 阅 读
◆九年级下
隆中对
一、文章内容
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唯颍川徐庶与崔周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以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名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儿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军勿复言。”羽、飞乃止。
二、语音
乐毅( ) 琅琊( ) 颍川( ) 汉沔( )
挟天子( ) 吴会( ) 胄( ) 欲信大义( )
三、文学积累
(一)一词多义
①作为 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1.为 ②是 谓为信然
③被 贤能为之用
①通“伸” 欲信大义于天下
3.信
②信用 信义著与四海
(二)词类活用
①止 然志犹未尽
2.已
②已经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①代词,他 时人莫之许也
.4.之
②结构助词,的 烈之子也
1.原句:贤能为之用。
“贤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者,德才兼备的人”。
2.原句: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三)通假字
1.原句: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2.原句:遂用猖蹶。 “猖蹶” 通“ 猖獗”
(四)古今异义
1.原句:遂用猖蹶。
猖蹶:古义指颠覆,失败;今义指凶猛放肆。
2.原句:利尽南海。
南海:古义泛指南方沿海的地方;今义指南中国海。
(五)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洲平,烈之子也。 (“……,……也”表判断)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者,……也” 表判断)
(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也” 表判断)
2.省略句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君与(之)俱来。
(3)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3.倒装句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介词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自(于)管仲、乐毅比。
(2)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时人莫许之也。
(3)徐庶见备于新野。
介词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徐庶于新野见备。
(六)成语积累
1.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四、理解性默写:
(1)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 不可与争锋 ②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③刘表、刘璋:取而代之 ④戎越: 抚和戎越
(2)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内政方面的方针是:内修政治,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方面的方针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 。
出 师 表
一、文章内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